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考研专业课第3章知识点

本站小编 辅仁网/2017-07-23

 第3章知识要点

1.1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原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1.2 生产事故: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1.3 工伤事故: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1.4 灾难性事故:灾难性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故。

1.5事故树分析(FTA):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事故树也称故障树,它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树图把原因以及它们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分析方法,即从结果分析原因分析方法。

1.6 FTA的特点:

(1)FTA是一种演绎推理法(结果找出原因—演绎推理)。系统可能发生的某事件与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图表示。通过对事件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依据,达到事故预测预防的目的。

(2)FTA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找出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3)进行FTA的过程是一个对系统进一步认识的过程。把握系统的结构和因果关系,找出事故原因。

(4)可以定量计算复杂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行定量评价。在航空安全、核电站安全分析、武器系统安全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5)不足:大量人力物力;专业性强;只考虑0,1事件;对人失误难于量化。

1.7 事故树分析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系统;熟悉系统;调查系统发生过的事故。

(2)事故树编制:确定事故树顶事件;调查与顶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编制事故树。

 

(3)事故树定性分析。

(4)事故树定量分析。

(5)事故树分析的结果总结与应用。

1.8 事故树模块分析:(FTA)

将一复杂完整的事故树分割成数个模块和基本事件的组合,这些模块中所含的基本事件不会在气态波快中重复出现,一般的说没有重复时间的事故树可以任意分解模块以减少规模,简化计算。

1.9 编制事故树的规则:

(1)确定顶事件应优先考虑风险大的事故事件;

(2)合理确定边界条件;

(3)保持门的完整性,不允许门与门直接相连;

(4)确切描述顶事件;

(5)编制过程中及编成后,及时进行合理简化。

2.1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2 固有危险源:指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损失的不安全条件,它包括物质因素和部分环境因素。

2.3 如何识别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如何定级的?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是根据危险源的三要素进行的。首先识别出危险源单元(贮油区,库区,生产场所),根据驻流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和临界量以及事故灾害形式进行识别和确认。若化学危险品的品种多而数量少,可根据其加权平均数进行识别和确认。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定级

1)重大危险源定级方法是用半数致死半径R0.5的长度来进行的;

2)重大危险源按半数致死半径分级为:

一级重大危险源R0.5>200m;

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 R0.5<200m;

三级重大危险源50m< R0.5<100m;

四级重大危险源R0.5>50m。

2.4 危险控制的目的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

(1)在现有技术水平上以最少的消耗,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每次事故的经济损失。

 

(2)1.闭环控制原则;2.动态控制原则;3.分级控制原则;4.多层次控制原则。

2.5 控制危险的方法有哪些?

1. 宏观控制技术:以整个系统作为控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危险进行控制。

(采用的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

2. 微观控制技术:以具体危险源为对象,以系统工程的原理为指导,对危险进行控制。

(采用的手段: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6 简述制定应急计划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1)在紧急事态出现时力争将其排除或限定在局部区域,尽量减轻事故对人员带来危险和危害,力争将财产损失减低到最小,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力使其不受干扰或干扰最小。

(2)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事故类别、影响范围分别制定应急计划,不同事故类别的应急计划应具有统一性;

应急计划应有法律法规保障;

应急计划应定期进行演习,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定期检查和评审,以便发现问题,改正不足。

应急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才能上岗;

应急计划应符合事故现场及周围的实际情况,要科学实用。

(3)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

确定企业及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情况;

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预测与分析;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灾难性事故的应急计划;

演习。

3.1 径集: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不发生,则顶上事件也不发生,把这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3.2 最小径集:使顶上事件不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3.3 割集: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称为割集。

3.4 最小割集: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3.5最小割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1)表示系统的危险性;

(2)表示顶事件发生的原因组合;

(3)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

(4)利用最小割集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方便地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3.6 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1)表示系统的安全性;

 

(2)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

(3)利用最小径集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

4.1 有效度:是指对于可修复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时间内能够保持正常使用状态的概率。

4.2 维修度:是指系统发生故障后在维修容许时间内完成维修的概率。

4.3系统的可靠度、维修度和可靠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提高系统有效度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可靠度的途径:提高系统的可靠度;提高系统的维修度

4.4 对不可修复系统,当故障率为常数λ时,系统的平均寿命为多少? 1/λ

4.5冗余设计需考虑哪些问题?

(1)冗余度的选择;(2)冗余级别的选择。

4.6 概率重要度: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是指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对该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

4.7 结构重要度: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4.8 临界重要度:它是用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率的比,来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

5.1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事故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

工伤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1)人的原因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缺陷等。

(2)物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基础,包括: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它缺陷;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等。

(3)管理的原因 即管理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等

 

(4)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自然环境的异常, 2)生产环境不良

(5)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

5.2 事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其在事故预防中所起的作用?

事故的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5.3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严重度的措施有哪些?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4)减少人为失误(5)加强监督检查

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

(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的措施(2)防止能量逸散(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5.4 掌握各种事故模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在事故预防中的指导意义

1)事故因果类型:

(1)连锁型:任何一种可预防的事故的发生都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所产生的结果。

(2)多因致果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

(3)复合型:某些因素连锁,某些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2)多米诺骨牌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

3)系统理论:把人、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系统理论的作用(指导意义):

系统理论对改进事故调查、事故预防,对有关事故的基本研究均指明了方向。

① 对事故调查的指导:运行系统的正常情况和反常情况

② 对事故预防的指导:机械和操作者的可靠性

③ 对基本研究的指导:改善和发展观察、记录系统运行的方法和确定危险线索所用的方法

(1)瑟利模型—--针对具体危险而言。

认为: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和响应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若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

瑟利模型的启示:

① 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

② 危险的可接受性问题,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③ 为了防止事故,应具备及时采取避免危险行为的能力。

(2)安德森模型(操作过程—人的因素模式)—针对具体 危险而言。

安德森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所涉及的是:

① 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觉察性;

② 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

③ 控制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

4)轨迹交叉理论:

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概括起来无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交叉,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5)能量转移论 :

基本思想: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

5.5 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

(1)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出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工伤事故的发生的特性。

(2)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不能把事故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 。

(3)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可以归结为人和物两大因素,结合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4)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

5.6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出防止事故发生的原则

(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2)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3)改善作业环境;

(4)加强安全管理;

5.7 事故的预防原则有哪些?

1)、技术原则 2)组织管理原则 3)安全教育原则(3E):通过采用工程技术(Engineering)、法规强制管理(Education)和教育(Enforcement)的手段,使事故不发生,或者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和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小。

5.8 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

(1)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

(2)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3)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5.9 常用的事故统计方法和指标有哪些?进行事故统计分析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统计方法:

(1)柱状图

(2)事故发生趋势图

(3)伤亡事故管理图

(4)其他方法,如扇形图、玫瑰图和分布图等。

事故统计指标:

(1)伤亡事故频率

(2)(2)事故严重率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事故的发生是一种随机现象。按照伯努利大数定律,只有样本容量足够大时随机现象出现的频率才趋于稳定。为扩大样本容量,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1)延长观测期间。(2)扩大统计范围。


相关话题/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