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__含泪分享(2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2.伽达默尔的“经验”。
伽达默尔的“经验”,与近代哲学中传统的“经验”理解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经验。“经验”是必须不断地被获得的,它不是固定死板的东西,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经验的真理始终包含一种朝向新经验的倾向。”
 
3.简述海德格尔“释义学经验”。  
伽达默尔认为,“释义学经验”是最原始、最基本的经验,因为他同我们存在的历史性相一致,体现了我们世界经验的最一般的特征。开放性和有限性构成了经验的一般结构,释义学经验就反映这种结构,它体现了经验内在的历史性,因为经验的开放性和有限性的基础就是它内在的历史性。
 
 
4.简述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
海德格尔认为,对存在和存在者的混淆是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困境和危机的根本原因。为克服之,根本的道路就是把存在本身和存在者严格区分开来,即重新把存 在从存在者中烘托出来,揭露和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对二者的混淆,由对存在者的研究返回到对存在的探究,澄清和阐释他的意义,由此建立起来的关于存在理论将具 有始源的意义,成为有根的本体论,即基础本体论。
 
5.伽达默尔:语言与理解的关系。
语言是理解必不可少的媒介,理解只有通过这个媒介,才能得以进行。这并不是说,语言是一种纯粹客观的表达形式或手段,也不是一种工具或符号形式,而是 我们遭际世界的方式,所以,语言和理解有着一种根本的内在关系,所以,语言和理解有着一种根本的内在关系。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讲:首先,语言规定了释义学的 对象;其次,理解本身同语言有一种基本的联系,理解和解释没有根本区别,解释只不过是理解的发展和实现,不同语言就是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解释表达了不同的 关系。
 
6.简述伽达默尔作为实践哲学的释义学。
伽达默尔认为,实践哲学是释义学的归宿。他认为释义学有三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理解、解释和应用,由此表示了一种不同于近代哲学的知识态度,真正的知识不是 客观的表象或反映,而是改变事物,在讨论应用概念时,它创造的恢复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概念。哲学释义学也不知追求争取的解释,而同样注重实践的推 理。释义学不仅在它的历史起源和形态上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在它作为人文科学的理论内容和任务上,也和传统实践哲学有着众多相似。
 
第十三章 哲学释义学 论述题
详细内容:
  1.试述海德格尔“理解的前结构”。
古典解释学认为,解释学的任务就是要克服成见,以达到对解释对象的正确而客观地把握。针对这种观点,海德格尔跳出一般方法论的窠臼,从解释学本体论出 发,强调理解的前结构(Vorstruktur)的重要性,认为理解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先行把握来发生作用。他指出,对象之所以能对理解 者呈现出种种意义,主要是由于他带着理解的前结构。
 
2.海德格尔释义学的循环与古典释义学循环的区别。
古典释义学也讲“释义学循环”,但那里只是一个方法论原则,即要理解全体必须理解部分;要理解部分必须要理解全体。而海德格尔把释义学循环看作是存在 和认识的根本条件,释义学循环现在不是狭义的文本解释时遇到的现象,而是此在存在的本体论特征之一。释义学循环的普遍化标志着释义学走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 层次。
 
3.试述海德格尔的“释义学的现象学”的理论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意义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不同于存在者,存在是使存在者得以可能的条件和基础,但“存在并不是一种实在”,存在是无法定 义的。“存在的意义必须以自身的方式展示出来”,因此,研究存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海德格尔看来只能是“现象学”,或更确切地说是“释 义学的现象学”。海把“现象学”作为追寻存在的意义的根本方法提出时,决不是认识论或纯粹方法论上的方法,而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方法。这种本体论不是一 般所理解的同认识论、方法论鼎足而三的哲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关于宇宙人生最根本的本原的学说,一切狭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任何其他科学,都是从 它派生出来或发展出来的。因此作为这种本体论层次上的方法论,它不是研究具体专门问题的方法或狭义的思维方法或科学方法,而是让事物自己显现、自己说话的 方法,而这里所说的事物,当然也不是这个或那个存在者,而是存在者之存在。海德格尔认为“本体论只有作为现象学才有可能”。“现象学是存在者之存在的科学 —本体论。”海认为,现象就是它自己,现象后面没有别的东西。但,成为现象的东西会被遮蔽。恰恰正是由于现象一开始并没有被给予,所以才需要现象学,需要 它使那被掩盖的存在被看见,让现象被看见的具体做法是解释。所以,那种本身就是本体论的方法论的现象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释义学的现象学。释义学在海德 格尔那里并不是一种狭义的方法论,而是显示存在者之存在的本体论的方法论,从存在者之存在或者此在之存在只有通过释义学来揭示这一点来看,也可以直接的把 它看作就是海德格尔那种广义上的原初的本体论。一切具体学科中释义方法都是从这种本体论的释义学中派生出来的。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本体论的释义学才是根本 性的,它不是一种狭义的方法论,而是要深入方法论下面揭示它的基础,是对科学赖以建立的基础的说明。
    
4.利科的“文本理论”。  
利科认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但,文本不是写下的零散的词句,它可以被看作是言语的作品,即它是一个构造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能还原 为他的句子。利科认为,写和说都是实现言语的合理形式,但是通过写而实现的言语具有一系列的特征,使得文本完全不同于说的言语。利科的文本概念并只限于文 学的,写下的文本,他有一种普遍性,任何具有文本的性质,可以以一种“文本”的形式用符号记下的活动,也都是文本。如:历史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文本。实际 上“文本”成了任何释义学探讨的对象,它规定了释义学的领域。正因为利科对“文本”作了这样重要的规定,所以文本理论在其哲学释义学中占中心的地位。他的 哲学释义学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文本解释理论。利科认为,“存在”体现在文本中。文本或语言也由此而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分析、解释文本,就是通过方法论的手 段来达到本体论。利科的文本理论起着沟通本体论释义学与方法论、认识论释义学的中介作用。文本解释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文本解释的目的是要突破文本语言通常 意义的层次,揭示文本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海德格尔所讲的“在世”之“世”。利科的文本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寓本体论与方法论之中的意图。
 
第十四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名词解释
详细内容:  
1.解构主义(德里达):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结构主义发展的后一阶段。认为结构没有先天的个别的中心,不是固定的而是由差别结成的,由于差别的变 化而结构也发生变化。由于文本的开放性、不稳定性,在阅读与写作文本应不断拆解和破译原来文本的结构而形成另一结构。故也称“拆构主义”,认为结构是不断 变化发展的,否定有固定的结构。
 
第十四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简答题
详细内容:  
1.简述拉康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拉康把来源于语言学的结构主义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无意识”的研究联系起来。他认为,“无意识”也是一种“言语”。它具有类似语言的结构。通过零碎的言语,按其内在的结构组织起来,以体现其内在的精神结构。
 
2.福科的结构主义的历史学(文化史)的基本思想;  
福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及其历史,不论其现象如何凌乱复杂,他们都受内在的深层结构所制约。他称这种结构为“知识型”。他认为“知识型”结构决定着社会文化及其历史现象。就象科学和技术一样,也都依赖于“人心”的抽象的范畴。由于结构不同,他们的文化表现也就不同。

3.阿尔图赛的“结构的马克思主义”;
法国哲学家阿尔图赛等人,主张把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主张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其许多观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
 
4.拉康与福科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说;
(基本思路)他们都着重于无意识的结构的探索,但他们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和人的认识形式的形成都着重于社会因素,企图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这在他们研究的领域中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其理论本质上仍然是唯心的。
 
5.哈贝马斯对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⑵康德:先验统觉中的独白式自我。⑶费希特:孤独的反思主体式的自我。⑷普遍与个别相统一的自我。⑸语言与劳动:交往中的自我。
 


相关话题/西方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