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西方美术史-美术史论资料整理(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9


正殿中央有用黄金和象牙雕成的雅典娜女神像。是古希腊全盛时期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精华。它的结构
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和装饰性、内容和形式取
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4.希腊艺术的古典时期产生在什么年代?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5.举例说明希腊化时期与古典时期雕刻的差异。
(呃。。。这个有点多~因为是举例,所以多写了几个例子,大家自己选择吧~~以免考试答案大家都一样~~~)
(整理了希腊化时期和古典时期雕刻的风格,主要艺术家及其风格,代表作)
古典时期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的雕刻已完全摆脱了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理想的人体,达到了腊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的雕刻家。
这一时期,希腊雕刻产生了理想化的脸型:椭圆形的脸、直鼻梁、、平展的额头、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型的眼睛,嘴唇微微鼓起,下唇比上唇丰满,嘴角微微下垂,发髻刻成有组织的波纹,人物表情宁静而严肃。
古典初期:
皮弗格拉斯:善于表现人物的运动,作品以自然生动、和谐的韵律著称,但没有作品传世。
米隆:造型准确,对人体的骨骼和肌肉运动有较深的理解和传达。《掷铁饼者》,解决了人体重量落在一只脚上的重心问题,使另一只脚可以自由曲伸,改变了雕刻中直立的程式。
古典盛期:
菲狄亚斯:《命运三女神》《巴蒂农神庙的饰带浮雕》
他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诗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风格,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美的典范。
波留克列特斯:《法则》提出头和人体之比为1:7,从力学角度出发,进一步解决了人体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关系。
《持矛者》是其理论的具体体现,其作品带有更多的形式方面的探索,强调艺术作品的规范化,显示出在结构比例上的厚重有力、无可挑剔的准确,但多少受到形式上的束缚,不够生动。
古典后期:
由于希腊社会矛盾的上升,社会的动荡不安给人们的精神世界投下了忧郁的阴影,在艺术中理想的光环消失了,艺术风格有崇高的英雄气概和雄健有力转向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清晰哦昂,人物充满生活的情趣
和内在的激情。雕塑技巧更加成熟,对艺术形式美德追求更加重视,这一阶段标志着希腊雕刻艺术的进一步成熟。
普拉克希特列斯:风格:柔美抒情宁静
代表作:《赫尔墨斯和小酒神》《萨提尔》《尼多斯的阿芙罗底德》(希腊雕刻中第一件全裸女人)
史珂珀斯: 风格:悲剧性的,内在骚动的
代表作:《尼奥贝群像》其作品摹制品
留西博斯:
继承了波留克列特斯的理论,提出了头与全身的比例应该是1:8,二者不同是,他的人物不光有运动员的健壮体魄,又有复杂的感情和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代表作:《赫拉克列斯》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1世纪)
冲破区域性限制,并与当地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以不同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希腊地区
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但在技巧上更加纯熟,在题材上也有很大的开拓
代表作:《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
埃及地区
雕刻倾向于世俗化的描写,表现日常生活场面的题材十分流行,出现了大量下层人物的形象,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作:《小孩和鹅》
小亚细亚地区
柏加摩斯是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中心旨意,继承发展了史珂珀斯的悲怆风格
代表作:柏加摩斯的宙斯祭坛
《垂死的高卢人》、《杀妻后自杀的高卢人》表现了彪悍、粗野的高卢人坚韧不拔的意志。雕刻家对异族的风貌特征。强悍的性格作了真实的刻画。同一类作品还有在罗德岛出土的《拉奥孔》(这里表现的肉体的痛苦对于内心世界的激动,外在气氛、喜剧效果的追求胜过对心灵活动的揭示,因而显得不够深沉、含蓄、朴实)

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比较
地域导致的不同,古典时期还是具有较强的区域性,而希腊化时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与当地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以不同地区为中心的各种风格。
希腊化时期依然保持着希腊古典传统,但在技巧上更加纯熟,在题材上也有很大的开拓

 
六、古罗马美术
1.古罗马美术兴衰于何时?
希腊于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吞并,从此,古代世界的文化中心从希腊转移到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古罗马艺术衰落。

2.伊达拉里亚美术与古罗马美术有何关系?
古罗马美术受到了伊达拉里亚美术传统的影响,例如陶棺顶部所塑的死者雕像及后来的墓棺肖像刻画了个
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手法简练,表情生动,对罗马的肖像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举例说明古罗马建筑方面成就。
古罗马建筑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尤其是公共建筑。
万神庙是古罗马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它的基础是希腊围柱式的长方形建筑,后被彻底改建成为罗马穹
隆顶圆形神庙。是罗马与希腊神庙相结合的综合式建筑。万神庙大厅规模宏大,建筑结构精巧。大殿上方覆盖着巨大的圆顶,为了减轻圆顶重量,屋顶越往上越薄,并在圆顶的内部作了深深的凹格。大殿墙面不开窗,屋顶中央有一个大园洞用作采光。阳光照入殿内,顶光使圆顶内的凹格产生均匀而规律的变化,打破了圆顶的单调沉闷。
古罗马大斗兽场是古罗马最大的斗兽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从外形看,这是一座大型蜂窝式的建
筑,设计者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环形拱和放射状拱。它共有四层拱门,1、2、3层分别采用多利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柱式装饰的拱门,第四层是饰有半圆柱的围墙。它的形制对于现代体育场馆建筑产生深远影响。
凯旋门是罗马时期的另一建筑成就。它是为了纪念战争胜利而建。提度凯旋门以后后来的君士坦丁堡凯
旋门是其中的代表。
另一形式的纪念式建筑是纪念柱。图真拉纪念柱是其代表。这是一个用大理石砌成的柱子,由底座、柱
身、柱顶三部分组成,柱顶有图真拉皇帝的铜像,柱身环绕23圈,长达244米的浮雕带,描述了征服达契亚人的战争经历。

4.古罗马人物雕刻在表现方面侧重类型化还是个性化?
个性化
古罗马人物雕刻侧重于个性化。极为写实。征服希腊后,在大量临摹古希腊雕塑之后,开始学会美化人物。
理想化和个性化完美结合的是《奥古斯都像》。罗马帝国后期,艺术中理想的光环逐渐消失,罗马人物雕刻
进入写实主义时期。无懈可击的真实,即对人物内在品质,内心世界的探索,形成了高度戏剧化的心理分
析作品。静态的庄严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内在活动。《尼禄像》是当时的代表。

5.什么是法尤姆画像?
公元1~4世纪间在埃及出现的一种为死者描绘的胸像或肖像。1820年被现代人首次发现,据说出自希腊人之手。由于这类肖像在埃及法尤姆地区发现最多,故名法尤姆肖像。这一类作品通常画在43×23厘米的木板上,置于死者木乃伊面孔的包裹布之下,或直接画于覆盖木乃伊的尸布之上。所用颜料为蛋青颜料或以蜂蜜调合的天然颜料。  
法尤姆肖像出现的时期正值罗马美术对埃及美术产生巨大影响之时。在2世纪初,该地区还出现过身着罗马衣袍的埃及人的画像。这一类肖像对光、影以及人物性格和神态的刻画颇具特色,人物眼大且富于表情。这种手法被认为是东方概念与西方现实主义的结合,并被认为是拜占庭画风格的先声。
画在人形馆面部的肖像画,采用蜡画的形式,用化学溶剂使画面颜色被封,这样保持颜色不变色,人物表情忧郁。


                                 七、欧洲中世纪美术
1.中世纪艺术特点。
中世纪艺术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浓厚的宗教情感与超自然的感情,且具有表现主义特点,完全否定古希
腊罗马时期的传统,目光由肉体转向精神,由现世转向天国,表现了对现实苦难的逃遁。此时精神的美取
代了物质的美,灵魂的美代替了肉体的美,天国的理想代替了现实的理想。表现宗教世界里精神升华,心
灵的颤栗,信仰的热情以及现世不可企及的梦想。


2.巴西利卡在中世纪教堂中的意义。
巴西利卡是中世纪教堂的母体。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巴西利卡成为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早期
的基督教堂几乎全部是参照巴西利卡的建筑方式建造的,本来放有法官或者皇帝的宝座的半圆形龛成为供
圣坛的位置。原来巴西利卡的结构被保留:一座长的大厅被立柱分为三个部分。中间的中厅最宽,也最高,
其终端是供奉圣坛的半圆形龛。两侧的侧廊则比较低和比较窄。

3.拜占庭艺术特点。
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在拜占庭得到继承,政教合一的基督教是体现这种精神的艺术形象威严庄重,动人心
魄。严格程式化的艺术形式经过高度的提炼和简化,赋予了形象稳固而永恒的精神。除此之外,拜占庭艺
术也受到了东方装饰风格的影响,艺术中包含着东方风格富于装饰性的因素。


4.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圣索菲教堂是一座宫廷教堂,建于公元532—537年,在构思和技术上深受罗马万神庙的影响,主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半圆穹顶,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穹顶,每个半圆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穹,南北两边则是圆拱形墙体,由列柱和墙体支撑,列柱后又有侧廊,从而形成了一个高达宽阔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间。同时,教堂的平面结构仍有巴西利卡式的的特征,拱门上方的圆也使得圆顶建得更高更轻更经济。所以说,圣索菲亚教堂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

5.拜占庭镶嵌画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
作为教堂主要装饰的拜占庭镶嵌画以玻璃为主要材料,小块玻璃摆列在一起所反射出的强烈光彩,形成一
片闪光幕帘,达到虚无缥缈的效果。这时起最为著名是代表作是拉文纳圣维他尔教堂的《查士丁尼皇帝与
随从》,以及《西奥多拉皇后与侍女》,人物比例均被拉长,脸部较为个性化,体态不强调立体感与重量感,
人物与地面呈悬浮关系,色彩与明暗都被提炼到最纯粹,最简洁的程度,以此强调非自然的气氛,同时体
现出禁欲主义的意味。自11世纪开始,拜占庭镶嵌画逐渐失去强烈的装饰效果和圣洁感,而趋于写实既表
达个性的特点。这时期的代表作有《基督端坐在君士坦丁九世和皇后苏之间》。

                       
八、 罗马式美术
1 罗马式艺术产生的原因。
西欧历经战乱,趋于稳定,天主教统治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与宗教狂热是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的雕刻来装饰教堂,加之古希腊时期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及克尔特——日耳曼传统的完全融合,即形成了罗马式艺术。

2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罗马式教堂是有巴西利卡演变而来。石顶代替木质屋顶,在结构上广泛地采用拱券,是字形的巴西利卡式
发展成拉丁十字形,同时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西门正面的两侧固定有塔楼,并且采用雕刻进行装饰,各
地亦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法国的圣塞尔南大教堂是法国罗马式的代表,英国的杜勒姆教堂则标志着罗马
式风格的正式形成。意大利罗马式的代表之作则是比萨教堂。

3 罗马式教堂在各国不同的风格表现。
罗马式教堂的总体特征是:
最重要的特征是拱顶工程的采用,石屋顶使建筑内部空间更宽敞;石屋顶还可以防火;建筑外形具有沉
重严峻的艺术效果;装饰雕塑出现:罗马教堂具有封建城堡的性质

相关话题/中央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