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6-12-16



67.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分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

69.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A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B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C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D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E循环练习。

70.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A重视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培养。B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C儿童耐力训练的注意事项。(耐力自然发展趋势、以有氧耐力为主、内容手段是多种多样、基本训练方法为持续训练法,还可采用法特莱克获变速跑)

71.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一般柔韧素质、专门柔韧素质)――负荷量的确定。

74.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热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宜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

76.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基本特征;A运动技术与体育动作的不可分割性。B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C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D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运动技术原理;生物学原理、生理学原理、生物力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

77、动作要求: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

80.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A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技术的关系。B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C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D处理好循序渐进和难点先行的关系。E处理好合理内部机制与正确外部形态的关系。F抓好技术分格的培养。G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H改善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I重视运动技术创新。

8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86.竞技战术的构成:

A.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指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C.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D.战术知识: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两种形式。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

E战术形式:指战术活动中具体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

F.战术行动: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88.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89.战术训练方法:A分解与完整训练法B虚拟现实训练法C减难与加难训练法D想象训练法E程序训练法F模拟训练法G实战法。



90.战术方案制定的考虑的因素:A考虑充分发挥本方各方面的优势B考虑抑制对方的长处,不让对方发挥其优势。

91.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A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B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C确定战术原则D己方的战术行动,包括具体的任务分工等E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F赛前安排战术训练的安排G对本方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H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92.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A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B处理好战略策略和战术决策的关系C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D充分利用竞赛规则E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93.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A把握项目制胜规律。B培养战术意识。C培养战术运用能力。D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E重视战术组合。F加强战术创新研究。

94.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95.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A意念训练法B诱导训练法C模拟训练法96.几种心理现象:心理紧张(心理胆怯(情绪消极情绪激动(、心理淡漠(、盲目自信(、

97.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99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a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B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c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简答: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

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开性 ④公平性 ⑤集群性 ⑥观赏性

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

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 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

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2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④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1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2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

3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④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⑤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⑥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2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3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1保持训练的系统性(1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2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3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④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2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1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 2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3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④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训练学要点:1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2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 3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

④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⑤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1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 2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 1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2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3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1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

2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3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

1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 2 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

3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 ④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3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

1科学地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

2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3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1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2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3建立影响运

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

④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

⑤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⑥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⑦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和训练方法四种构件组成。 模式训练法的特点:具有信息化特点、具体定量化特点。

模式训练法的应用过程:教练员指导-训练模型、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教练员指导。

40.程序训练原则: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基本结构: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

基本特点:系统化特点、定性化特点、程序化特点。

相关话题/运动训练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运动训练学考研复习终极背诵版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概述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30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笔记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笔记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2-05
  • 首都体育学院2010运动训练学考研真题
    简答 1.运动训练学的任务?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从而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提高运动成绩。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有: 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 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 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 4广 ...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7-08
  • 2010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考研试卷解析
      学校:北京体育大学 专业:运动训练学 题型说明及变化解析 具体题型 第1题 名词解释5个第2题 简答题3 ...
    新浪考试 2010-01-14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 运动训练学试题(硕士)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运动训练学) 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本上,试题纸上请勿 ...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3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运动训练学试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运动训练学)   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题本上,试题纸上请勿答 ...
    考研 Freekaoyan.com 200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