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文字版 考研资料(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5


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士飞凤虎座为足踏伏虎的双凤作为悬挂鼓的基架,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楚工匠极高的髹漆和木雕工艺水平。秦代设计在战国设计的基础上得到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经数次发掘弘获得大量漆器。彩绘鱼鹭纹盘为木胎旋制,黑漆盘仑用朱色绘出两条游鱼和一只奔跑的鹭鸟,寥寥数笔勾画出禽鱼的动态和神采。盘内底有“亭”字烙印二方,针刻两处。据研究,此器系咸阳市亭所属漆工场的产品,针刻文字释为漆器的作者为p宜”,这可能是最早留下名字的中国古假计家。湖北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漆梳和漆篦的圆拱形柄部两面画有歌舞、角抵、欢、送别等场景,生动活泼,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
汉代漆器设计堪称中国古代设计的典范。汉王朝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漆器生产,漆器生产过程分工明确细致,以进行较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漆器设计和制作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装饰手法的丰富多样,注重设计的整倣果。不少食器、酒器等为成套设计制作。漆器的包装设计亦颇具匠心。

1972 年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搬家族墓葬出士了大量精美的漆器,如漆棺、漆奁、漆耳杯、漆壶漆盘等,制作精湛,风格华美。

放置梳妆用品的双层九子漆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凹槽9 个,分别放置圆形、椭圆形、马蹄和矩形小盒,小盒内分别盛放梳妆用具和胭脂之类的化妆品。
战国秦汉时代中国的设计影响了周边国家。中国的工艺品输往周边国家,中国的工匠来到周边国家传授技艺。

形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朝鲜平壤市郊东汉乐浪郡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箧的箧身和盖上,绘有不同形态和不同时代帝王和孝子烈女形象,许多人物身旁有朱色书写题字。人物形态、面貌、动作、衣饰描绘精微,生动传神。每组人物之间通过不同的手势来表现聚集和交谈,将人物组合成统一的画面,装饰巧妙。漆箧是实用工艺品,漆画装饰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设计将实用与观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3 织绣印染服饰设计
    战国时代丝织工艺发达,南北出现了重要的丝绸织物产地,织物品种繁多,质量精美,色彩更加丰富,工艺更为复杂。在山东临淄、湖南长沙、湖北江陵等地都发现了大量战国丝织品。丝织印染刺绣设计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服饰设计的发展,出现了比商周服饰更加华美多姿的面貌
    1982年在被誉为丝绸宝库的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士了战国中期绣、锦、纱、罗、绢等大量丝织物,工匠利用先进的织机、掌握了熟练的技艺制造出精美绝伦的丝织物。墓中出土绣品有绣装、绣衣、绣袍及绣裤等,采用满绣技法,一般是在绢地上先用墨笔描出纹样,然后刺绣。绣品不受织造的限制,构图自然生动,纹样多以龙和凤鸟为主题,间以花卉枝蔓及几何纹,线条流畅,针法纯熟,色彩艳丽和谐,反映战国织绣设计进一步走向成熟。龙凤虎纹绣的绣地为灰白色素罗,针法为锁绣,绣线有红棕、棕、黄绿、土黄、橘红、黑、灰色。花纹一侧是一只头顶花冠,双翅展开,脚踏小龙的凤鸟,另一侧是一只斑斓猛虎,扑逐大龙,龙作抵御状。花纹中最突出部分猛虎造型极为简练,形态矫健生动。
    出士飞凤花卉纹绣的绣地为浅黄色绢,先画出墨稿,再刺绣花纹。针法为锁绣,绣线有棕、黄绿、淡黄色。花纹为展翅飞凤,凤嘴衔一向两侧弯曲的花枝,双翅左右展开。两脚外张,凤尾中部向后分支,与下排飞凤所衔花枝相交。
    汉代丝绸产地众多,种类丰富多样,有锦、绫、绮、罗、缎、纱、绢、缣、缟、纨等。织造方法有平纹、斜纹和罗纹。织品柔软光洁,色彩绚丽,花纹设计和织造技术高超。装饰纹样有云气纹、几何纹以及花鸟异兽,如游龙、翔凤、仙鹤、豹子之类,有的花枝飞舞,有的云霞飘动,有的配上延年益寿、长乐明光、万世如意等吉祥美好祝愿文字。技法有明花、暗花、.机织、印染、刺绣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精美丝织品,为了解汉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绛]jt -C, 1Z 忆机~≈'[-L 7f. *=J 'J L. -.   = '    趣卷叶和花穗。以深浅蓝色为主,橘红、=白色为辅,织品采用印绘结合的工艺,呈现庄重富丽的设计风貌。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士长寿绣 懈绛红色绢,花纹紧密均匀布列幅面,气势流动。云纹以藏蓝、朱红、士黄、_大红等色丝线绣制。云纹中间夹有云中龙纹样,龙头大眼,龙身与变体云纹连接,有着奇幻浪漫的设计效果。这种活泼生动如流云飘拂的风格呈现出汉代设计的审美面貌。(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仅重48克。禅衣为交领,右衽,直裾上下相连式样,袖较宽,用精缫蚕丝织造,丝缕很细。素纱禅衣是了解当时服饰设计的重要实物资料,表明此时已有高超的丝织工艺技术。
    汉代纺织印染设计取得很大的成绩,蜡染及刻花镂版印染工艺出现。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推动了中外设计的交流和融合。新疆地区东汉墓葬出士众多的丝织物和毛织物,不少织物纹样接受了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影响。1980年新疆罗布泊西岸楼兰故城东墓地出土东汉长寿明光锦为靛蓝色地,黄、褐、淡绿3色显花,经锦。在变体云纹中夹织各种瑞兽,左边为双角有翼的瑞兽,昂首阔步向右前行。中间和右边均为回首行走之虎,一只向右,一只向左』兽纹之间以变体云气纹为饰。图形中穿插“长寿明光”文字,表现文字与设计结合酌面貌。
    同一地点出士东汉龙虎瑞兽纹锦,绛色作地,靛蓝色显花,经锦。变体云纹中夹织作奔腾状的豹和麒麟。云纹作波曲线结构,成为纹样布局的主干。图形较为规整,设计生动富有装饰性,与中原内地,尤其是南方地区的织物设计比较有着较大差异,展现出汉代织绣印染设计丰富多彩的面貌。
    同一地点出土的东汉晕间拉绒缂毛残片,使用通经断纬织花方法,在织物中缂织出一条石榴花及卷草纹图案。花纹左右为对称铺展的纬绒彩条,色彩按紫、棕、黄、蓝的顺序排列。石榴及卷草纹则以粉红、茄紫、紫红、浅绿、青灰、米黄等色线缂织,色彩艳丽。花纹部分的纬线密度,根据花纹的不同特点而变化。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更加频繁,中原汉民族、边疆少数民族和中亚、西亚异域民族设计交流融合。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出土人头马身武士缂毛残片,出土时缝接在一条裤子的两只裤腿上,用蓝、红、黄、黑色毛线,采用平纹为基础组织的通经断纬技法缂织出纹样。上方以蓝色为地四瓣花组成菱形,内织出人头马身图  一像。下部红色地上显出持长矛的武士图像。武士造型准确,脸部彩色晕染,有着很强的立体感。人头马身来自希腊传说,古代印度和中国今新疆地区亦有关于人头马身的故事。
中国古代服装面料多采用丝绸、麻布等织物,距离中原较远的新疆地区较早种植棉花,织成棉布』印染技术也有很大发展。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东汉墓地出土蓝白色染花棉布残片是中国较早发现的棉布标本,也是古代蜡染织物的较早实例。棉布为平纹组织,上部残缺,仅留有狮形动物的腿部。左侧为小方块边饰,下酉_区为龙与鸟兽纹边饰。边饰左下方有方形饰区,绘一上身赤裸的女神,身后有项光和背光,手捧装有果实或谷物的尖形角器。推测原件为较大幅的]蜡染宗教绘画。有研究者认为是佛画,亦有研究者认为是绘中亚地区民众崇.拜的丰收女神的图像。出土时与另一块米格和圈点纹蓝白印染棉布同盖在盛有羊骨的木碗上。



2.4 建筑与交通工具设计
随着铁制工具的出现,战国时代竞」1 工程设计获得了巨大发展,出现不少  淄规模宏大的工程和建筑。蜀郡即今四川地区为秦国占据以后,开发泯江水利,灌溉成都平原。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农业发达,成为天府之国。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手工业、前所未有的高潮。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都、魏国的大梁,都是闻名遐迩的大都市。城市巒i 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都有新的进步。-些都市采用大型陶制排水管,有了比-较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南北各国和各地的建筑设计有着不同的形态。1982三年浙江绍兴出土战国伎乐铜屋反映出_当时南方地区建筑的面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的样式在奏_代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流行高台建筑。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用土夯筑数米甚至十数米的高台若干座,每处宫殿以一座高士台为中心,顶部有巨大的屋顶覆盖,周围有空间较小的木  』li 构建筑环绕,上下层叠二三层,形成[ 】恳僵一组外观宏伟的建筑群。在亏自宣誌』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古代工匠采 』邀用这种高台建筑前方式修建宫殿,虽 』台然建筑内部空间较为狭窄,居住并不舒适,却达到了突出统治者的权威、具有强大政治象征意义的作用。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大兴士木,除在国都咸阳建造气势恢宏的宫殿以外,还将国都咸阳从渭水北岸扩展到南岸,以接通东出潼关的渭南大道,…一.    -.一匣五口\J/月I-Y-J l\皿,秦代建筑将宫殿园苑等建筑与绘画、雕塑、工艺等结合在一起,构成综合艺术的样式。这种宫殿园苑建筑群综合艺术的样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特色。瓦当是秦汉时代具有特色的建筑构件。西周时中原已采用砖瓦作为建筑材料。铺设在屋顶的瓦有圆形的筒瓦和半圆形的半筒瓦,屋檐的瓦头则使用瓦当封口。秦统一中国后,瓦当图案更加丰富多样,除流行云纹、葵瓣纹瓦当外,咸阳、西安等地还出士四鹿纹、四兽纹、子母凤纹及鹿鸟昆虫纹圆瓦当。图形饱满,样式华美。有的瓦当尺寸巨大,纵达47.5厘米,横达61厘米。秦代出现吉祥文字瓦当。在陕西咸阳等地曾发现“唯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12字篆文瓦当。这件夔凤纹瓦当高41.3厘米,径50.8 厘米,造型和装饰都展现出宏混的气势,设计反映出阔大的时代精神。瓦当可能为始皇陵园的建筑构件。(图汉代建筑设计比较前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世界性的大都市,修建了规模巨大宫殿和园苑。门阙是显示等级威仪的建筑物。贵族豪强的大墓前通常建立双阙,并设置石兽、墓碑、墓  r-表,以加强陵墓建筑的纪念气氛。东汉的墓阙遗存以四川雅安高颐阙最为精美,右阙高近6米,左阙为清代重建。阙为仿木结构,表示可以登临了望的子母阙(在大阙旁边附有小阙)由台基、阙身、阙楼、屋顶等4部分组成。台基、阙身上雕出拄、枋和栌斗,阙楼上雕刻楼面子坐木枋和挑檐斗拱,屋顶雕刻椽木及瓦饰,为研究汉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资料。汉代的庄园坞壁筑建有高大的围墙,上有门楼,墙院四隅设有角楼或在院內建高楼,上有家兵警卫,院内有多种功能的单体建筑,有奴仆从事劳作。1990冬河北阜城桑庄东汉墓出土的绿釉陶楼由台基、门楼和5层楼阁组成,为随葬的木构建筑模型器,结构严谨,高大美观,装饰繁复,充分体现出汉代楼阁式建筑设计的风格。汉代建筑构件繁多,铺首是大门上的构件。1975年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土西汉早期玉铺首,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由一块整玉琢磨而成,体略作扁方形。正面中央浅浮雕一大眼、露齿、长鼻梁的兽面纹,两侧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环绕。通体除主要轮廓作浅浮雕外,细部则用精细的阴线纹点缀。鼻下有用玉质镂空的环扣供衔活环。背面平素无纹,仅有铆孔。孔内留存两端切削痕明显的金属物,尚未生锈,经分析为铅质。迄今所知仅此一件中国古代大型玉铺首。战国秦汉时代流行青龙、臼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左青龙右臼虎,前朱雀后玄武",青龙作为东方的方位神灵,白虎作为西方的方位神灵,朱雀作为南方的方位神灵,玄武作为北方的方位神灵,反映古人的地理方位观念和阴阳五行观念,四神图像广泛出现在军阵、建筑和地理、风水堪舆等活动中。汉代瓦当中央有大圆柱,边轮宽而齐整。早期制作分3道工序,先造瓦心,后造边轮,最后上瓦当。西汉中期以后,瓦心和瓦轮不再分两期制作,而是一次范成,制作过程得到了简化。上海博物馆藏模印的四神瓦当,径约17厘米至l9厘米,图像矫健活泼,仪态生动,具有一种雄强大气的美,是新朝时期瓦当构件的代表作。秦始皇是中国专制社会第一位皇帝。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的重要遗迹,近年考古调查在秦始皇陵巨大的封土堆中可能埋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物。车马是战国秦汉时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武器。1974 年至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先后发现大型陶兵马俑坑。大型陶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禁卫部队的真实冉现』众多陶俑承担远古时代延续下来护卫死者、守卫陵园的巫术作用,又具有为秦始皇统一天下丰功伟业纪功、宣扬封建帝王至高无尚权威的重大意义。陶俑真人大小,约175至186厘米,头、手模制而成,身体用泥条盘制,有的保留彩绘遗痕。成千陶俑整齐排列成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大型陶兵马俑反映秦代制陶设计和工艺的发展。秦始皇陵出土铜车马高104.2厘米,长328.4厘米,约为实物的二分2 一大小,铜人和铜车表面彩绘贴金装饰华美。出士时有铜马8匹,铜车夫两人、两组车厢,马具与车厢配备保存相当完整。铜车马由不同部件组合而成,制作精细,展现出了两千多年前最高统治者交通工具的面貌。河北定县出土的西汉铜车饰以金银镶嵌装饰祥瑞和狩猎纹样。铜车饰仅长26.5厘米,直径3.6厘米,装饰纹样分为4层,刻画鸟兽形象共120余个,蜿蜒游动的龙、背生双翅奔驰的飞马,还有鹿、兔等走兽,或飞或栖的鹤、雁等禽鸟,开屏张翅的孔雀和奔突咆哮的野牛、熊、虎等猛兽,间以山峦云气,结构繁丽而有序,构图充实饱满,造型奇妙生动,洋溢华丽奇幻的浪漫气氛,反映出汉代设计繁复华美生动活泼的特色。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1972年甘肃武威雷台磨嘴子东汉墓出士的木轺车通长120厘米,车高97厘米,马高87厘米,是迄今发现最大的汉代木雕工艺品。舟船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远古时代便有独木舟的设计和制作,已经发现距今数千年的独木舟遗物。1955 年在广州市区东汉墓出土的陶船模型全长54厘米,通高15厘米。船的整体结构复杂,依照比例推测,此船实物长约15 - 20米,设备完善,具有一定程度的远航能力。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舵的船只,西方造船史迟至1242年才出现舵,比较中国要晚约千年的时间。2.5 文字与书籍装帧设计造纸术、印刷术和活字排版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在造纸和印刷技术发明以前,中国古代的典籍』【著于竹帛,镂于金石"o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钟鼎文直接镂刻在动物的骨版或青铜铸造的器物上,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竹简和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连缀而成的简策或简牍,和以丝帛为书写材料形成的卷轴成为重要的书籍装帧方式。秦汉时代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且运用到设计当中。秦代官方使用的文字为小篆,民间则流行从小篆演变而出的早期隶书秦隶,这是秦代下层官吏文书书写使用的文字,字形构造虽仍保留篆书形迹,却已经易圆以方,笔画简便,便于书写。汉代书法篆、隶、草书并用,篆书承袭秦代,仍以小篆为主,已有所变化,此时隶书已经定型,逐渐成为社会通用的文字。为使书写更加便捷,草书应运而生。在隶书基础上形成的草书字体称为章草,书写时笔画上下连缀,从而出现向今草转化的趋势。东汉末年楷书已初现端倪,行书渐露头角。东汉时立碑之风甚盛,留存至今的不少名迹展现汉代书法艺术的成就。著名碑刻有(袁安碑)、(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史晨碑)、<曹全碑)、(熹平石经>、<张迁碑)等。不同碑刻面貌各不相同,(张迁碑)敦实重拙,<曹全碑>典雅秀丽,(礼器碑)遒劲凝练,<石门颂)开阔雄大,(7-瑛碑)端庄严谨,不同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力量,具有气势雄健的审美品格。篆刻是中国古代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篆刻最早出于玺印的需要。作为权力和信用的凭证,玺印广泛用于文书、简牍和书信、物品的封存、转移过程当中。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代,不同场合、不同用途使用玺印,从而使篆刻艺术流行开来。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西汉时的滇王墓出士滇王之印金印,可能为汉王朝统治者赐予,呈现出汉代篆刻的特色。一

相关话题/中国设计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