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内容(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6



(1)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大多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是相同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由两个α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组成,称为核心酶。加上一个σ亚基后成为聚合酶全酶。α亚基可能与核心酶的组装及启动子识别有关,并参与RNA聚合酶和部分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σ因子的作用是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起始,它是酶的别构效应物,使酶专一性识别模板上的启动子。

(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真核生物中公有三类RNA聚合酶,其特点见下表: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要的辅助因子,是参与正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通常识别位于基因上有启动子附近的顺式作用元件。

典型的转录因子应该包含DNA结合结构域,转录激活结构域和二聚化结构域。

5. 终止子

终止子是与转录终止有关的一段DNA区域,它包括强终止子(内部终止子,不需要ρ因子)和弱终止子(需要ρ因子)。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其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夹式结构,在终止位点前面还有一段由4~8个A组成的序列,导致转录产物RNA的3’端为寡聚U;依赖ρ因子的转录终止子DNA序列缺乏共性,蛋白质ρ因子能识别终止信号,并能与RNA紧密结合,导致RNA的释放。

十、RNA转录后加工修饰

转录生成的RNA分子为前体RNA,必须经过必要的加工修饰,才能成为有功能的RNA分子。但真核生物的RNA转录后加工修饰比原核生物复杂得多。

1. 原核生物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1)m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原核生物的mRNA属于多顺反子,一般无需加工已具有活性,即可作为翻译的模板,近年也发现需要添加3’-poly(A)的现象。

(2)r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rRNA前体被RNaseⅢ、RNaseE等剪切成一定链长的rRNA分子,再由外切酶进行修正,继续切除多余部分碱基;rRNA在修饰酶催化下进行碱基修饰;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基。

(3)tRNA的转录后加工修饰:tRNA的初始转录物多数为多顺反子,少数为单顺反子。tRNA分为三个阶段。“斩头”形成5’端:RNaseP切除前体tRNA 5’端的前导序列。“去尾”形成3’-OH末端:对于Ⅰ型tRNA,核算内切酶在接近3’端的CCA一次切除或逐步切除3’端的碱基,再由tRNA核苷转移酶加上CCA-OH3’末端。特定碱基的修饰:前体tRNA的一些特定部位的碱基在甲基化酶、假尿嘧啶核苷化酶等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修饰而成为特殊的碱基。

2. 真核生物的转录后加工修饰

(1)mRNA的转录后加工:真核生物mRNA由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初始产物为核不均一RNA(hnRNA),新生的hnRNA从开始形成到转录终止,就逐步与蛋白石结合形成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颗粒,前mRNA加工的顺序是形成5’帽子结构;内切酶去除3’端的一段序列:poly(A)聚合酶催化形成3’-poly(A)尾;最后是剪接去除内含子转变为成熟的mRNA。

(2)5’端加帽:在细胞核内对hnRNA的5’端加上m7GTP的结构。加工过程首先实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将5’端的磷酸基水解,然后再由鸟苷酸转移酶加上鸟苷三磷酸,形成GpppN的结构,鸟苷酸-7-甲基转移酶再对G进行甲基化。mRNA 5’端的这种结构称为帽子。5’端的第一个核苷酸总是7-甲基鸟核苷三磷酸(m7Gppp, cap0);第二个核苷酸的2’-OH位上也可加上一个甲基(cap1),真核生物中以这类帽子结构为主;当mRNA原第二位核苷酸是A时,其N6位有时也被甲基化;mRNA第三位核苷酸的2’-OH位也可能被甲基化(cap2),有2号帽子的mRNA只占有帽mRNA总量的10%~15%。

(3)3’端加尾:这一过程在细胞核内完成。首先由核酸内切开mRNA 3’端的特定部位,然后由poly(A)合成酶催化多聚腺苷酸反应,加入poly(A)尾巴。在poly(A)位点上游10~35核苷酸处有AAUAAA序列,下游约50核苷酸处存在富含GU的序列,这两处序列是剪切和加poly(A)所需的信号。首先由剪切和聚腺苷化特异因子(CPSF)结合到上游富AAUAAA序列,剪除刺激因子(CSF)与下游富含GU序列作用,剪除因子(CF)Ⅰ、Ⅱ相继与之结合,使其更趋稳定。在剪除之前,poly(A)聚合酶结合到复合物上,使剪切后游离的3’端能迅速腺苷酸化。

(4)RNA的编辑:RNA编辑酶识别RNA待编辑碱基区域内的二级空间结构,同时切下和换上碱基。对于大量碱基的缺失和插入,有一编辑指导性RNA与待编辑mRNA配对,并作为编辑的模板,该指导性RNA需对其序列进行改编,改编过程包括在RNA前体分子中插入、剔除或置换一些核苷酸残基。

3. 选择性剪接的类型

有多种方式的选择性剪接,除采用不同启动子或不同的3’端polyA位点,得到5’端和3’端不同的初始转录产物外,可以归纳为4种:(1)剪接产物缺失一个或几个外显子;(2)剪接产物保留一个或几个内含子作为外显子的编码序列;(3)在外显子中存在潜在的5’端剪接点或3’端剪接点,使该外显子部分缺失;(4)内含子中也存在潜在的5’端或3’端剪接点,从而使部分的内含子变成了编码序列。

十一、基因表达调控模式

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1)基因表达调控(gene regulation, gene control):指相同的结构基因并非在各种细胞中同时表达,而是根据机体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有规律的选择性、程序性、适度地表达,以适应环境,发挥其生理功能,这个调节的过程称之为基因表达调控。

(2)基因表达是多级水平上进行的复杂事件,可分为转录水平(基因激活及转录起始),转录后水平(加工及转运),翻译水平及翻译后水平,但以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最重要。

(3)基因转录激活调节基本要素:

相关话题/现代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