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知识点总结(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3

真核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包含真菌、显微藻类和原核生物。

真菌:具细胞壁,无根茎叶分化,不含叶绿体,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一类真核微生物,少数单细胞,大多数菌体呈丝状。

酵母菌:单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常生活在含糖量教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霉菌: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子实体: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蕈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二、简答、论述:

1、霉菌的代表种类:

⑴毛霉属:由无隔多核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产生无性的孢囊孢子和有性的接合孢子,蛛网状菌落。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用于淀粉酶的生产,柠檬酸发酵。主要分布于土壤、肥料中。

⑵根霉属:匍匐菌丝可分化出吸收营养的假根及产无性孢囊孢子的孢囊梗,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产生淀粉酶、糖化酶,是酿酒工业的菌种。

⑶曲霉属:有隔多核菌丝,具足细胞,经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头产生无性的分生孢子,有的种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用于制酱、酿酒、制醋曲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

⑷青霉属:有隔多核菌丝体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产生青霉素。分布于发霉的水果上。

2、真菌孢子的类型:

孢子名称

染色体倍数

外或内生

特点

实例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n

有鞭毛,能游动

壶菌

孢囊孢子

n

水生型有鞭毛

根霉、毛霉

分生孢子

n

少数为多细胞

曲霉、青霉

节孢子

n

各孢子同时形成

白地霉

厚垣孢子

n

在菌丝顶或中间形成

总状毛霉

芽孢子

n

在酵母细胞上出芽形成

假丝酵母

掷孢子

n

成熟时从母细胞射出

掷孢酵母

有性孢子

卵孢子

2n

厚壁,休眠

德氏腐菌

接合孢子

2n

厚壁,休眠,大,深色

根霉、毛霉

子囊孢子

n

长在各种子囊内

脉孢霉、红曲

担孢子

n

长在特有的担子上

蘑菇

 

 

病毒、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营寄生生活。

裂解量:平均每一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称做裂解量。

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感染复数: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

自外裂解:由于超感染复数的外源噬菌体引起的,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只含RNA,植物中发现)、拟病毒(包裹在真病毒中)和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三类。

二、简答、论述:

1、病毒的三类典型形态:

螺旋对称(TMV),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

2、病毒蛋白质的作用:

⑴结构功能(核衣壳)  ⑵吸附(糖蛋白刺)

⑶破坏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神经氨基酸酶)

⑷增殖(DNA、RNA聚合酶,RNA复制酶,逆转录酶,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酶。)

3、病毒增殖的基本特点:

⑴无生长过程;

⑵不是以二分裂繁殖;

⑶由病毒基因组的核酸指令宿主细胞复制大量病毒核酸,继而合成大量病毒蛋白质,最后装配成大量病毒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4、噬菌体繁殖的过程:

⑴吸附(尾丝尖端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尾丝散开,附着在受体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⑵侵入(尾鞘缩短将尾管推入宿主细胞,核酸注入宿主细胞。)

⑶增殖(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

⑷装配(DNA分子缩合,包裹上衣壳,和尾部连接,再装上尾丝。)

⑸释放(由于溶菌酶和脂肪酶的作用,宿主细胞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去。)

 

 

营养、培养基:

一、名词解释:

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需要从外界吸收的有机物。

单纯扩散: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膜在无载体蛋白参与下,单纯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促进扩散:指溶质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载体蛋白的协助,但还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

主动运输:指一类需提供能量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集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意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水活度: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二、简答、论述:

1、水对生命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

⑴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⑵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⑷优良的物理性质:高比热、高汽化热、高沸点、固态时密度小于液态。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

能源

氢供体

基本碳源

实例

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

无机物

CO2

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

有机物

CO2及简单有机物

红螺菌

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

无机物

无机物

CO2

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黄细菌

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

有机物

有机物

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

3、培养基的分类:

按成分分:⑴天然培养基

⑵组合培养基

⑶半组合培养基

按外观的物理状态分:⑴液体培养基(不含琼脂)

⑵固体培养基:①固化培养基(1%~2%琼脂)

②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

③天然固态培养基

④滤膜

⑶半固体培养基(0.5%琼脂)

⑷脱水培养基

按对微生物的功能分:⑴选择性培养基:①加富性选择培养基

②抑制性选择培养基

⑵鉴别性培养基(EMB培养基)

 

 

新陈代谢:

简答、论述:

1、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步骤:

(一)在细胞质中的合成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

(二)在细胞膜上的合成

Park核苷酸聚合成肽聚糖单体。(杆菌肽和万古霉素可以阻断合成)

(三)在细胞膜外的合成

肽聚糖单体组成肽聚糖。(青霉素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

 

 

生长及控制:

一、名词解释:

生长:当微生物体的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时,其原生质的总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细胞的生长。

繁殖:当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个体数目的增长,称为繁殖。

平板菌落计数法:把稀释后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面上,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此即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每皿上的cfu数乘上稀释度就可推算出菌样的含菌数。

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称为同步生长。

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连续培养:当 微生物一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率连续留入新鲜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 物,于是容器内的培养物就可达到动态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就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于是形成了连续生长。

专性好氧菌:必须在较高浓度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它们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具有SOD和过氧化氢酶。

兼性厌氧菌:以在有氧条件下的生长为主也可兼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

微好氧菌: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也是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氢受体而产能。

耐氧菌: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发酵性厌氧生活的厌氧菌。它们的生长不需要任何氧,但分子氧对它们也无害。

厌氧菌:一类严格的在无氧环境下生存的细菌,分子氧对它们有毒,即使短期接触也会抑制甚至致死,它们的细胞内缺乏SOD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大多数还缺乏过氧化氢酶。

最低抑制浓度:是评定某化学药物药效强弱的标准,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半致死量:是评定某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实验动物时的剂量。

最低致死剂量:指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引起实验动物群体100%死亡率的最低剂量。

表面消毒剂: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肌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10min,伤寒沙门氏菌)

抗代谢药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其他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因此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二、简答、论述:

1、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一)延滞期:

特点:

⑴生长速率为零;

⑵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

⑶细胞内的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⑷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速,易产生各种诱导酶;

⑸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二)指数期

特点:

⑴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代时G最短;

⑵细胞进行平衡生长;

⑶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三)稳定期:(R=0)

稳定期到来的原因:

⑴营养物质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⑵营养物的比例失调;

⑶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⑷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

2、高温灭菌的种类:

干热灭菌法:  火焰灼烧法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63°30min,72°15s)

湿热灭菌法:  常压下:  煮沸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常规加压灭菌法

加压下:  连续加压灭菌法

3、为什么湿热灭菌法优于干热灭菌法:

⑴菌体在有水的情况下,蛋白质容易凝固,蛋白质含水量越高,凝固温度就越低;

⑵热蒸汽比热空气的穿透力强,能更加有效地杀灭微生物;

⑶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成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

4、抗代谢药物的作用:

⑴与正常代谢物一起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使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无法正常合成。(磺胺类)

⑵“假冒”正常代谢物,使微生物合成出无生理活性的假产物;(8-重氮鸟嘌呤)

⑶某些抗代谢药物与某一生化合成途径的终产物的结构类似,可通过反馈调节破坏正常代谢调节机制。(6-巯基腺嘌呤)

5、抗生素的作用原理:

⑴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

⑵破坏细胞质膜;(多粘菌素)

⑶抑制蛋白质合成;(链霉素、四环素)

⑷抑制核酸合成。(利福霉素)

 

 


相关话题/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