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课外复习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18

什么是产业区?
张小林  就是同一产业集聚在同一个地方,比如生产鞋的,那么卖生产鞋的原料的,卖生产鞋的机器的,贩卖鞋的商家,做鞋垫的,做鞋皮的,各种各样的每个环节都在这里做,这样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当某人失业时,因为同时有很多这样的公司,能很快又找到工作,降低失业。就是说厂家能很容易雇到员工,这又节约了成本,相同的企业在一起还能互相学习,又能提高效率。所以产业集聚能产生较高的经济利益,因此很多地方都在提高产业的集聚度。
民族对地理景观的影响
民族的文化深刻影响着地理景观,表现在地理景观的类型以及分布形态上等等
中国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基本上一云南省的腾冲至黑龙江省的黑河为线,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的人口分布特点。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
首先,可以说,气候对文化的影响是最大的。它影响了人们吃的、穿的,用的,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降水和气温决定了人们的主食。中国东部平原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地区主要为水田,以北地区主要为旱田。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其充足的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很适合水稻的生长,因此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的雨季较短,太阳辐射的强度又不够,不适宜种植水稻,但却适合种植小麦、高粱等,因此北方人以面食为主。虽然随着人口的迁移和饮食方式的融合,有不少南方人偶尔会以面条、饺子等做正餐,但是米饭作为南方人的主食这个位置并没有动摇,这个结论在北方同样成立。 气候也造就了一些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例如广东的凉茶和老火汤。由于广东比较湿热,人容易上火,所以需要经常喝凉茶或汤水,而北方的气候寒冷,为了驱寒,东北人无论男女,有事没事都会喝点酒。 气候不同使人们的运动爱好也不同。北方的冬天有雪,湖面结冰,人们可以在湖面上溜冰,享受冰雪世界的美丽。而南方即使是冬季,气温也比较暖和,湖面不会结冰,冬泳越来越得到欢迎。另外南方人发明了滑旱冰,把溜冰鞋的冰刀变成了滚轴,在平地轮滑,虽然没有溜冰刺激,但一年四季都可以玩。 气候还影响了城市建筑群的布局。在太阳高度角比较小的地方,为了让低层的住宅也有阳光的射入,楼宇的间隔通常会比太阳高度角大的地方要大。又如在布置城市的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时往往会认真考虑到当地的风向问题,因为如果把污染空气的工业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就会减少工业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其次,地形对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第一、它导致了不同地区其城市形态不同。“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城市形 态比较规整,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较大。”1如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地势比较平坦,因此城市内部各个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而“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丘陵山区,地区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2,用地比较分散。 第二、地形、地貌的不同导致农业土地的利用形式不一样。在平坦的平原上我们可以建设农田,种植水稻、蔬菜等,而在丘陵区,地势的崎岖不平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但却适合种茶,种果树或营造经济林。在黄土高原上,降水本来就少,加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可以把山坡改造梯田,发展小规模农业。 第三、地形、地貌的不同使不同地区的艺术特色不同。再次,水文状况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则人类将会灭亡。依山傍水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 第一,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的依赖性很强。河套地区降水较少,其东面又有黄土高原、太行山阻挡了海洋的湿润气流,不适宜植物的生长和人的居住,但由于它位于黄河的上游,水源较为丰富,使农业生产成为可能,为河套文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又如深居内陆的中亚地区,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沙漠和草原,而位于咸海(内流湖)和阿姆河(内流河)流域的乌兹别克斯坦,由于有灌溉水源,在灌溉区域种植了水稻和棉花,乌兹别克斯坦还因为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历史上,哪一个文化发源地不是在水系发达的地域?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在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巴比伦在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中国在黄河流域。正是有了人所必需的水资源,人才能生存下去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文化。 第二,水文状况造成了一些地方独特的风俗习惯。傣族村寨旁边大多有河流经过,这个民族也很喜欢水,所以在那里有对死者进行水葬的丧葬习俗。而居住在海边的民族也有实行海葬的。在南方,河网密布,赛龙舟成了大型的民间集体活动,每逢端午节,更是隆重举行,无论是河上赛舟的,还是岸上观看的都一样热闹和卖力。 第三,水运发达或靠海的地方社会文化的对外交流也比较发达。过去,没有远航的船只,海洋成为与外界交流的天然屏障,因此沿海和内陆经济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随着远洋技术的发展,海洋就成为一个奔向外界的窗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427-347 BC)有着海洋决定论思想,认为海洋使国民的思想中充满了商人的气质,以及不可靠的、虚伪的性格。”3不可靠、虚伪有点片面,但沿海人们具有重商思想,爱冒险,想了解世界的渴望却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正是这种思想和海运的发达使他们更好地走向世界,吸纳外部文化的同时,把自己的文化也传播出去。上海、天津就是典型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 最后,研究一个地方的文化时我们往往会先看它的地理位置,因为这是客观的,无法改变或是最难改变的现实,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地理因素。可以说气候、地形、水文状况的不同都可以说是地理位置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爆发、地震等频繁发生,所以其居民的住宅多以木屋为主,不少建筑的底部都增添减震结构,增加建筑物的弹性。华南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白昼时间比较长,即便是深夜,大街上还是灯火璀璨,人们的夜生活十分精彩,广州更有“不夜城”之称。而北京,即使是大城市,到了夜晚,除了王府井等少数游客较多的地方仍有人活动之外,大道上人影稀少,一片沉寂。
城市职能  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过度城市化的概念
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过度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种城市化模式。
城市的自组织系统如何理解
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无论东方城市抑或西方城市概莫例外。自组织是城市演化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城市系统构成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分:随机成分、可预测成分和受控成分,中央计划和城市规划主要是对控制成分而言。城市或者城市体系是否自组织系统,可以借助三个临界指标进行检测:一是时间尺度的1/f涨落,二是空间尺度的分形结构,三是等级尺度的济夫(Zipf)定律。
什么是景观城市主义
景观城市主义从自然发展的角度理解城市或者地区,因此它需要形成一个具有弹性的机制,从而通过不断调整来保持与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配套。这种机制基于对基地的现实或潜在条件的分析,提供一系列能够对具有活力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它在实用主义和创新主义的共同作用下,使城市从社会和政治的领地变成了真正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这种运作模式曾经被称作景观设计,而如今已经被整合到城市化的领域当中。这种整合使它能够逐步地直接参与到现实的城市系统(如社会和政治力量)中,同时提供解决城市中的问题,并且使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双重机会。
怎样理解“消费型城市”
城市的特点就是“消费”,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马克斯•韦伯韦伯将城市分为三类,一类是商人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主要来自国内和海外商品贸易所获得的差价,这是一种近代类型的城市。一类是生产型城市,这类城市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当地的工厂、制造业和家庭工厂的发达程度,是比较典型的城市经济(一种介于自然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的近代经济类型)。还有一类称之为消费城市(不分古今)。城市居民的生存,主要依赖大消费者的购买力。大消费者的类型不同,消费城市的特点也不同。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城市形状(urban form)、城市型式(urbanpattern)和城市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城市形状主要指城市外部轮廓所呈现的图形,是城市形态的低层次研究内容;城市型式主要指城市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的特点。城市形态则是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
请问在后现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后现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 城市经济化“危”为“机”,在调整中增长。 第二,城市社会凸现压力,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第三,城市环境污染压力缓解,长远挑战不容忽视。 第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放缓。 第五,大规模投资建设将启动新一轮城市化热潮。 第六,城市密集区的战略引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2)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和谐论所追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实质上也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3)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4)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较高级的阶段,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较高水平上人口向郊区或者农村的回流。广义逆城市化则是指城市化高度发展条件下人口从城市向郊区或者农村居民点的流动,主要是城市中的上等阶层的移动,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原本“城市专享”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始向农村延伸和城市市民专享的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等.不管是从狭义上还是在广义上,都说明了城市化水平很高及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将单纯的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看成了逆城市化,而没有考虑城市化的发展程度,也没有考察逆城市化是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逆城市化理论称为伪城市化。
核心边缘理论也是一种关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的理论,模型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依据核心—边缘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即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相关话题/人文地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1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2011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36 分,任选6 题,每题6 分〉 1迁移扩散 2人口转变理论 3.农业区位论 4适度人口 5地区生产总值 6.增长极 7 、特尔菲法 8 、旅游环境容量 9 、旅游区划 二、简答题(60 分,任选6 题,每题10 分〉 1. 以分析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2. 简述行为矩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8
  • 2009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一、概念辨析(6*5分=30分) 1、文化整合 2、人本主义方法论 3、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4、经济距离 5、乘数原理 6、时空棱柱体 二、简述题(5*12分=60分) 1、分析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中心地理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3、产品周期理论的意义 4、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评述 5、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主要内涵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8
  • 2007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2007南京师大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 (6*5) 1实证主义方法论 2人地关系图式 3心理图谱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5库兹涅次法则 6城市经济区 二、简答题: (5*12)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区别和联系 2可进入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影响城市感知的因素 4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其原因 5空间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 三、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8
  • 2008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2008南京师大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6*5) 1扩展扩散 2人口比较密度 3旅游动机 4霍夫曼定律 5中心-外围理论 6经济全球化与本土化 二、简答题(5*12) 1分析人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差异 2比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 3分析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4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5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8
  • 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区域经济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 12 一,名词解释40 1,施吕特尔 2,首位城市法则 3,隔坨 4,佛洛依德消费型 5,政治整合 二,简答题50 1,李 关于人口迁移规模的特征? 2,第四产业及其划分的意义? 3,西日耳曼语的分支及其分布? 4,旅游地交通的三个层次? 5,消费者空间学习模型?(这个题变态啊,我认定它不会考,结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5
  • 2005年湖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区域经济学 人文地理学
    2005年湖师大考研真题 05年真题 科目:区域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计42分) 1、区域发展的内涵 2、GDP 3、环境缓冲能力 4、配第克拉克定律 5、地区生产专门化 6、人口容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8分)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3、增长极理论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5
  •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陈慧琳
    第一章 人地关系 1.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地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人地关系论 :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05
  • 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2001年-2015年)
    人文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1年 一、 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 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 填图题(图)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2、鲁尔区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0-22
  • 2001年到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01年人文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管理 2城市性质 3、功能文化区 4、人口构成 5、结构主义方法论 6、或然论 7、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8库茨涅茨定理 二 简答题 1、论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的一般规律 3分析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4我国西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28
  • 2001-2008年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1年人文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洲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 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 填图题(图) 在图上填出(15) 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