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试资料(整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7-22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通过当面交谈、交流,不仅可获取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人际联系,可行游说之便。
     R&D的区位要求
(1)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消费。
    简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1)广泛性: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六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2)层次性:直接影响: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间接影响:原料,燃料联系;半成品,零部件联系,劳动力及服务联系,信息联系,技术联系等。
(3)区域性: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因而其投资影响具有区域性。
(4)多面性:跨国公司对区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5)差异性: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有差异。
(6)时间性: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    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另外,有人认为采矿业不应包括在第二产业内。第二产业由工业和建筑业构成,其中,工业包括了煤气、电力和供水等行业,但也有人认为这几个行业不应该是第二产业,而应是第三产业。因此,三产业的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近年人们又在第三产业中将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等单列,成为第四产业。
(二)产业功能分类:
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类。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一般而言,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即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开展区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强,主导产业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可能波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所谓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前向联系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联系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不难看出,关联产业会因主导产业的不同而相异。
所谓基础性产业则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按其作用性质可进一步分成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有的学者则把基础性产业分成以下三类:一是消费趋向性基础产业,其产品的可运输性差,只适宜在主要消费地区就近发展;二是广布性基础产业,它的产品需求量大,消费地区广,布局受地域条件限制较少;三是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产业,如运输业。
在产业功能分类中,还包括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potential leading industry)这两个产业。前者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支柱产业不等同于主导产业,因为,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搞清楚这一点,有助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制订和实行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是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与人文资源等。各产业对要素依赖的程度有明显的差别,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这样划分出的产业有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其生产主要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大,如高新技术产业。虽然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有助于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它难以把各产业明确地区分开。例如,有的产业既是资本密集又是技术密集,有的产业则可能同时兼有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对于这样的产业就不易把它简单地分为某种产业。因此,对产业按要素集约度分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四)其他产业分类:
    如何选择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的选择要有:①高比较优势系数  ②高产业关联度  ③高需求收入弹性④高生产率的上升率  ⑤高产业创新能力                                        
    如何进行关联产业配套。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
第一,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据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侧向联系,以及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各个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以主导产业发展为起点,尽量延长产业链条。
第三,根据所确定的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和科学的规划、计划、管理等手段,引导关联产业以适度的规模发展。
第四,根据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合理布局关联产业。   
    简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机制。
1)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需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产业发展可能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发展慢;无序竞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从而降低配置效率。 2)政府干预机制,能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其作用有三: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重点、产业间规模比、发展速度、发展次序等;利用宏观经济杠杆(财政、税收、价格、工资等)调整产业发展;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与个体行为、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促进信息畅通等。当然,过于强调政府的作用,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畸形、生产效率低下等。
    什么是佩蒂—克拉克定理:
它是在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箭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学说.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次产业此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名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    库兹涅茨法则:
第一,随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人中的比重和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它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    什么是霍夫曼定理:
用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来揭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    试述雁行形态说:
该学说是由日本经济家赫松要于1960年提出的,他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超越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雁行形态说”。
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总的来讲,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优势。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分析区域产业结际分工中的作用,能否负担得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分析主导产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
(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    区域空间结构有什么经济意义:
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区域空间结构不是单纯的空间结构,它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 ①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性观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这样才能够产生种种经济活动。 ②区域空间结构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包括:节约经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    什么是极核式空间结构:
在区域发展的早期,一些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需求的经济部门或组织会选择区位条件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就产生了经济活动的集聚地。若区域内形成多个集聚的点,这些点在区位条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其中的一个经济发展较好的点得到良好的机遇,使其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明显才超过其它点时,就形成了该区域的增长极。增长极的形成,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于是就产生区域内生产要素自增长极集聚的极化过程,并带来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向增长极的集中,从而导致区域的空间差异。增长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比其它地方高出许多,它成为了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极核,对其它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关话题/湖南师范大学 经济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