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与重建】2013北京大学MTI考研心路历程

本站小编 北京大学/2014-08-10

7月1日到北大俄文楼拿了录取通知书,总算尘埃落定。

毕业兵荒马乱,回家一路奔波。现在终于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总结这一年的林林总总细枝末节。

是对考研论坛的回馈,是感谢学长学姐的传承,也是完成对自己的承诺。

考研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多的是体力战和心理战。考名校是如此,考录取人数如此之少的北大更是如此……论坛上各种牛人的帖子虽然能帮助我们短暂地燃烧斗志,但是长久的坚持还是有赖于个人的决心。

虽然如此,但多点经验就少点弯路,考研期间每个人都会走弯路,就看谁走的少,拐回正路快……考研复习期间,楼主经常在某些时刻顿悟,发现自己浪费了几天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做了些无用功;经常上午斗志燃烧,下午就心灰意冷,睡一觉醒来又是好汉一条……复习时就是这样地每天崩溃与重建,每次崩溃的时候总在想,要是早点知道会遇到的这些困难、曲折和心结,一定能重建得容易一些……所以楼主一直都想着如果考上一定通通写出来,贴到论坛上给大家。不仅仅是考翻译硕士的经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想要告诉打算开始这段牛B征程的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考北大,心情可谓千回百转,复习可谓千头万绪,想说的话太多,生怕分心注意文辞逻辑就会忘了几句关键的经验,所以楼主就笔随心转、信马由缰地说了……(是提前为乱七八糟的后文找好借口……哈哈)因此这一篇经验帖必定挂一漏万、颠三倒四……但希望多多少少有一句半句能帮到备考的大家,大家领会精神即可,一定要在冗长杂乱的废话之中提取出真知和精华,就当提前体会北大令人崩溃的考卷。

如果你能轻松领会凌乱至此的帖子,那相信你应该也能Hold住北大高端大气令人发指的考卷了……

先简单说说楼主个人情况:本科非985、211北京院校,本科专业英文/中文双学位,大三出国交换一年修读经济/美术。但专四只有73,专业成绩排名全年级中游,绩点我就不提了……总之优势劣势都很明显,考研之前的专业基础绝对称不上好……

【选择专业和学校】

那么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楼主为什么斗胆选择了北大的翻译硕士呢?

当然,名校情结这种非理性因素就不提了……就理性因素来说,每个人都有优势劣势,考研报的学校专业恰当,那就是成功了一大半。而每个考上的人一定是对自己有正确的估值,找准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楼主的劣势在于“基础”,语法、词汇比较弱,而优势在于阅读、中文、百科知识比较强,而且因为是文科生,大学期间跟政治有关的公共课裸考都90以上,所以对考研政治也比较有信心。翻译理论方面大家基本都是从头学起,这就要比拼短期的学习、理解、记忆能力了。种种综合下来,楼主觉得,北大可以博一下。这里要说明的是,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想当然,而要通过做真题和平时种种考试的验证来理性分析。分块来总结你的强弱之处,然后综合起来,看强项是不是能够弥补弱项、而弱项是不是又能保证过线。

至于楼主选择翻译硕士而非学硕的原因是:

1.二外法语完全忘光;

2.翻硕两年就可以毕业。(如果想多上几年学的同学此条请忽略)

3.专业课方面,学硕偏重考英文专业水平,翻硕的考试科目更偏重考察中英文双语水平。楼主修了汉语言文学的双学位,又在出国一年的磕书中把阅读提高不少。等等。就是因为这一些或科学或不科学的原因。楼主最终选择了翻硕。

至于择校为什么选择了北大,而非北外等其他学校,首先因为本科保送之后楼主参加过北大特长生的考试,回国之后去北大CCER的双学位考试打过酱油,所以便暗示自己我和这个学校是有缘分滴。笃信缘分,或者说笃信所谓的缘分给我带来的积极心理暗示,是楼主一直以来应对选择强迫症的对策。而北大校园和其他的魅力不用楼主赘述,所以楼主选择了可以带来积极心理暗示和强大动力的北大。

其次,楼主觉得以大四考研几个月昂贵的机会成本和MTI这个专业离奇的学费来看,当然要考个比较好的学校才值,所以便先初步锁定了北大、北外、对外经贸的会议口译。但个人口译水平并不如笔译,而且跟对外经贸大学没有过什么缘分,便排除了对外经贸。而北外的MTI也是要考二外的……谁的法语谁知道……楼主果断地也放弃了北外MTI。况且北外还有高翻学院珠玉在侧。但要考高翻学院吧,它的考试科目基础英语什么的也不能让楼主扬长避短。而北大的考试科目向来偏重文学和社科,楼主的中文、经济学习经历都多少有些帮助。所以最终不管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选择,都还是北大。

(插句题外话,考完研初试两个多月之后楼主裸考雅思7.5,裸考专八过了,虽然跟雅思8.5专八优秀的大牛无法比,但已经远远超越考研前的水平……可见考北大的过程中专业水平真的得到了质的飞跃……感觉比大学整个加起来学到的还多。考北大,使生活更美好……哈哈)

上述是楼主选择专业和择校的具体历程,但还有零碎但重要的几点想要分别补充。

废话颇多,大家可以选择只看段首关键句……

(一)学校并非越好越好(相信大家能读懂楼主破碎的语言……)而应该是越适合自己越好。

MTI这个专业,每个学校的翻译硕士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的题都完全不同,风格各异,一定要在决定报考的学校之前做一下真题,看看你做那种风格的题比较顺手。因为MTI考察的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很多年的积淀的,文化知识,或者社科常识,短期的复习不可能全部覆盖,之前的知识面和报考学校的侧重面重合越多,考试中碰到没复习过但却会做的题的机会就越大。反之,就有可能很用功地复习了很多知识,结果都没考,考的都不会……所以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方向。

比如在楼主做各校真题中百科题的时候,北外的分数往往是北航的两倍,因为北航的理科知识科技知识实在让楼主头大……但做对外经贸的百科就得心应手,因为学过经济的课程,所以做偏重经济类的题便很轻松。补充一下,楼主印象里今年北大的英汉名词互译有好几个跟法律有关的,遗产什么的,还有几个政治文化类的,英译汉也是世界政治,复试的文章也是社科政治文化方向的(为什么用了三个词界定……因为那文章实在很难分类……后面说道复试的时候再表),所以如果这方面的积淀比较好,就可以考虑北大。

(二)不必太在意招生人数。

北大的招生简章上标注的招生人数是30人,其中保送20人,就是说只招10个人。很多同学因为这个对北大望而却步,觉得太过冒险。楼主个人的观点是,其实招生人数少当然会使得你的压力大一些,但是却并不是你能否考上的决定性原因。

一来北大每年的实际招生人数都比10个人要多,从往年的20余人到去年今年的15人不等。二来压力也是动力,如果不是让你觉得稍有一些冒险的目标,是无法令你发挥出全力甚至潜力的。

《士兵突击》里早期的成才虽不成熟,但有句话却令我印象深刻,补看这剧正是我决定学校专业时,这句话也令我坚定了报考北大的决心。那是剧中的一场选拔,名额3人。成才的话大意是这样:我相信不管是几个人,其中一定有我。如果名额是3个人,我就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如果是1个人,那么那个人就一定是我。

(三)是该稳妥还是该冒险?

视个人情况而定。个人认为考研如果是最佳选择,那么就应该全心准备。不要抱着两手准备的思想一起复习出国考试和找工作,虽然未必会占用多少时间,但是心不静的话很影响效率。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再申请出国和找工作虽然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但是认真对待也完全来得及。

可以负担出国的费用或者家里有找工作的助力等等退路的同学,完全可以报考心仪的大学。因为客观上你可以承受失败的结果。但是主观上还是要忘掉自己有退路,暗示自己只考一年,一定要考上。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考研就是唯一的选择,那么还是建议选择稳妥一些的学校。毕竟考上好的学校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大好青春年华是不该拿来赌博甚至赌气的。

楼主个人认为考上北大实在幸运成分是很大的,除了个别大牛,大多数参加复试的同学分差都不大,可能你初试的时候多答对两个词汇翻译就考上了,状态不好忘了两个词就考不上了……所以绝不倡议破釜沉舟,也不支持在考试之前就做好打算复读。每一年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当然,强者运强,稳妥和冒险什么的,彪悍的人生是不需要考虑这些的。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全宇宙欢迎你报考北大,在复习的过程中塑造和认识新的自己。

(四)择校初期的摇摆和跳跃是完全正常的。

楼主仍然记得我在暑假之前的几个月,思来想去自己该考什么专业和学校。跳脱到几乎隔几天见到朋友被问到考哪里的时候,答案都不一样……从编剧到比较文学,从金融到市场营销,从心理到法律硕士……甚至到暑假的时候楼主终于决定要考北大的经院,在高数的苦海中浮沉了两个月之后,又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反悔,决定还是考翻译。具体原因很难言传,总之我想要说的是,不要怕目标和思想的反复和摇摆,因为那说明你在思考。

当然,不管怎样跳跃,你最终还是要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落脚点。最终想明白决定考翻译之后,楼主就开始纠结考那个学校,纠结完考那个学校之后,已经9月底了……选择北大MTI作为落脚点之后,楼主一边复习,一边还会时不时地分心忧虑这个决定到底是傻是对是错……但是,一开始的摇摆是正常的,一旦真的学进去,思考的问题就会变成如何弥补自己的弱项,当你发现你考虑报的学校对不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少,考虑怎么考上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静下来了。倒不是说静下来的人一定能考上,但是静不下来的人……就……比较困难了。

同时,更重要的是,不管选择的过程如何纠结,学习的脚步是绝对不能放慢的。在考虑选择经济还是翻译的时候,楼主每天在扇贝网上背700个单词,以弥补我薄弱的词汇基础,因为不管考哪个方向,英语是一定会考的。所以大家也可以把纠结的时间放在吃饭、洗澡、睡前,不要坐在图书馆里忧思重重,结果早起晚睡还没有学到什么,要缩短战线,提高效率,对自己好一点……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