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研尖子谈文经专业复习 多看论文资料

免费考研网 免费考研网/2009-09-01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北京大学经济学联合会主席吴本文同学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就考研文经类专业课复习等文经类考生关心的问题与考生进行互动交流。欢迎广大考生届时针对自己在复习中所遇问题参与交流。

  吴本文:我叫做吴本文,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来到新浪和在座的所有同学共同探讨专业课有关考研的情况。

4294967295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吴本文做客新浪

  报录比例和专业课的准备是考研专业课的难

    网友:希望师兄指点一下考研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取得突破?

  吴本文:不知道这位同学这样的提问是针对06年的,还是针对07年的考研?如果针对06年考研的话,这个阶段难点和针对07年的难点情况不一样的。我们先简单的分析一下考研到底那难在什么地方?考研难很多同学都认为是难,其实它只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件事情,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很多方面的一些问题,考研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你要埋头去苦学,在学好几门功课之外,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之外,你还要了解到一些其他的有效的信息。这里所谓的难,应该是涵盖了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报录的比例,决定了难点所在,如果报名目标学校是10:1、20:1,甚至30:1,真的存在难度了。第二,难得自我的调控和自我调节的方面。因为,考研不像平时的考试很短,甚至长的有半年、一年的时间,要进行心态的调整、专业课的准备,所以比较难。

  主持人:请您针对06、07年不同的考生,把难点的不同之处说一下。

  吴本文:针对文经类的专业课来说,难点还可以这样划分:第一,考本专业一大类的人群;第二大类人群是跨学校、跨专业的人群。对于第一类人群来说,因为你是考本专业的,不管是考本校的还是考外校的,这些专业多多少少的都学习过,有一定的基础,难在什么地方?现在全国的专业课考试有各个学的自主命题,自主命题就会体现学术的特点和这个学术共同发展的脉络,这点和你以前所在学校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这是一个难点。如何去把握目标学校重点和难点,这是一个难点的问题,我们如何突破呢?我想有几方面,你需要了解一下,所报考的目标学校他们的专业课试题,如果能够收集到历年的试题特点是什么?这是指本学校的专业。

  第二,跨学校、跨专业的人群难在什么地方呢?这些专业对于这群学生来说是没有学过的,相当于重新学一个专业,这个时候如果跨度不是很大,和原来的知识结构还有一些关联进行拓展和延伸还是比较容易。如果你跨度部分比较大的话,这个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补课问题。因为要把三年、四年的时间补回来,同时包括理解和掌握运用方面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个同学可能问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两方面。

  主持人:有一些同学比较关心北大的复试,就北大的情况复试分哪几部分进行?

  吴本文:北大的复试总份额在整个研究生录取总分值当中提高到30%,在有一些院校复试的成绩在总分比例还要更高,在复试30%的比例当中,一般来说涵盖的这样几个部分:第一,复试的人数。因为北大采取差额的复试,我们占120:100,比如说招100人,要来120人的人复试。第二,在复试之前要需要提交一下自己的个人陈述,叫PERSONAL PRESNTATION,在个人陈述这份材料之外,你还要提交你在本科阶段或者在以前学习的阶段所发表的论文和技术研究。在复试准备内容方面,在个人陈述里面,你需要详细的向你未来的导师或者导师群做一个详细的你个人学习的一些规划,未来三年的或者未来两年的研究生学习的自己如何应对这些研究生的学习、学习计划、生活计划,重点是在你未来的研究计划,这是需要提交的。同时,你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你在以前的本科阶段或者在学习阶段,你进行过什么样子的学习研究或者相应的学术的研究,或者是课题。这是需要提交的内容,在复试之前准备的。在复试过程当中,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导师会就一些比较简单的一些问题,你的姓名、相关的背景。

  第二,一般的院系现在采取的是一种抽签的方式,抽签方式之前会提前准备一些东西,所有参加复试来的人群,按照一个序号抽取不同的问题,抽取到序号的同学到前一个参加面试,后一个准备。这些问题一般来讲,和你的专业课是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和专业课一些试题的问题还有一些不同,面试的这些问题比较集中的反映了你所报考这个学科的一个基础性的命题。

  另外,是导师所关心的问题。

  第三,目前在这个相应的学科里面国家的或者国内的学术界、国外的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热点、甚至难点的内容上的问题。第三,一般讲会是涉及到考试的问题,不同的院系又有不同的规定,这是属于英语的考核。有一些院系在英语口语和听力做单独的考试,有一些院系不一样,放在整个复试10分钟之内,如果是单独的划开进行听力的考试,那么你就要关注一下在3月7号、8号成绩公布之后,在4月初之前都会公布相应的复试的具体的细则和条例。

  主持人:一般面试的时候老师会问一些什么问题,是比较基础的还是一些比较专业的?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吴本文:一般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基础的东西,这是属于调节气氛的,一般只要不太紧张得话,都很容易应付。第二,是抽签的问题,有一些院校采取抽签,有一些学校是随机的问题,在准备抽签的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一般和专业课相关的,在专业课相关的问题在准备复习的时候,你不能放松,这段还是应试考试,这个时候要关注这个导师所关注的特点、所关注的专业领域,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这些导师群的相应的论文档下来,这是准备的一部分的内容。你所报考专业所有导师,这些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领域。第三,老师一般会根据你现场的表现,包括提交个人陈述的东西,会及时的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提的背景或者提的依据,第一是根据你回答的,第二是你个人陈述上的。因此我们在写个人陈述落笔的时候需要注意,当你提交完以后,回过头看看你写的哪些部分有可能会追问,如果追问的话,我们该怎么回答。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准备,一般来说都可以把导师想要问的东西基本的面都涵盖到了。


    网友:跨学校、跨专业如何获得学习资料?

  吴本文:如果这个考生现在是针对06年来说的话,这个问题问的有一点晚,如果针对07年的话,现在准备跨学校、跨专业完全来得及。这群人在考研当中占了很多的部分,因为以前本科的专业所学的专业不太喜欢或者比较喜欢,在硕士方面重新找另外一个阶段,丰富自己知识结构。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如果要去找复习资料的话,有哪些复习资料和我们的学习有关,对于跨学校、跨专业来说,第一专业课的参考书,这是首当其冲的,这些课是在目标学校可以找到相应的专业课的目录、专业课的书。但是,对于北大来说,很多的院系现在逐渐的趋向的是你考核综合背景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结构,在招生简章上面,专业课的简章是不开设出来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搞定专业书有两种渠道:第一,你可以把你想要报考的专业在全国同等梯队的学校去查,把同一梯度、不同学校的所开设的专业,你查以后,发现这个学科最基本的教材就那么几本,这些学校反反复复考的就是这些学科最基础的教材。如果报考北大的某一个专业不开设这个参考书的话,你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能够缩小范围圈。第二,在搜寻过程当中,在所看不同的书,以及他的作者、出版社和所关注学校的什么关联度。如果是比较有名气的人,那么虽然有一些学校开了、有一些学校没有开,这些专业课的书也需要你额外的看。第二,到你目标的专业问你未来的师兄、师姐,最好问一下研一、研二、研三,最好不要问一个人的,最好问两个人,因为一个人的信息是不全面的,问他们所报考之前相应看见专业课的准备,对我们这些考生都有一些借鉴的意义,这两条途径可以把专业课的参考书基本界定。

  另外,直接把专业课名字,敲到google上面搜索,在搜索的时候会发现有相应的出版社或者某些作者对这个书提到的内容。

  第二,专业课的试题对我们跨专业、跨学校的同学来说非常的重要,为什么要看专业课的试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考试都追寻考试的规则,考试的规则无法几方面:第一,考什么东西?谁来考?考谁?怎么考?那么涉及到专业课的试题,你会发现涵盖了几方面的信息:

  第一,总体这个学科最基本的一些内容,这个涵盖到了。第二,相应的一些题型也涵盖到。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北大有一些院校不提供专业的参考书也不提供专业课试题,我们获取专业课试题的方式,还是你刚才讲的逐步缩小范围圈,第一种方式进行对比,把不同的学校同一梯度的试题档下来,海文有一个专业课你可以搜一下考研VIP.COM找到一些相应的专业课的试题。第二,找师兄、师姐,如果这个学校不提供参考试题的话,师兄、师姐手中有好几年的专业试题,他们的手里也许不会那么全,这个师兄有一份,那个师姐有一份,汇总起来就会很全。进行对比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问题会反反复复的考,那个学校考了后年还会考,对这些反反复复考的东西,就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东西,需要掌握。

  有一些问题特别涉及到文经类的同学来说,第一是名词解释、第二是简答,第三是论述。在前面两部分比较相同,在第三种就会暴露出这个学校专业的一些特点。

  第二,在你所报考的学校的BBS上面观察,常常有好事之徒,考试以后就会把专业的试题挂在BBS上面。

  第三,相应学科的笔记。这个笔记怎么来?也是两个途径:第一,直接查一下你所报考专业的有哪些老师所开设的课程,如果开设的课程和你的专业很相关的话,甚至名字一模一样的话,他所上的课是大四学生的课、研一学生的课,这两个阶段的课是比较重要的,你去旁听他的课,旁听他的课一般来讲,对于北大研究生阶段,他们会把相应的课程的BBT,要么放在相应的MT上面,如果研究生少的话,都会有一个公共信箱,这个时候把信箱登录一下,可以找到一个专业课的内容。

  第二,直接在课堂上向师兄、师姐要,这个对北大来讲,因为只要是外校考进去的或者本校保研过去的人对于本校的人还是比较热情的。

  网友:请您讲一下复习专业课的经验?

  吴本文:我是跨学校、跨专业考到北大来的,我以前学的是英语,主要是培养农村教育的,工作了两年。考研准备是在9月份,在准备这个阶段之前所干的一些工作就是买参考书,我把参考书买回来以后,在买的过程当中,也是通过刚才所讲的对比的方式买回来的。因为我所在的院系有两个专业课,当中有一门是专业课的,另外一门是不开设专业课的参考书。在所开设的专业课的浏览当中,我浏览的一下,加起来大概有20几本,太多了,根本没法儿看。通过对比的方式,把范围圈缩小了,找了几个比较薄的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书,那本书比较薄,作为我第一本的普及的教材或者是我补课的教材,我很快的就看完,给自己的心理压力不是很大。这是我开始准备的当中一门专业课,进行对比的方式。

  另外一门专业课不提供参考书,在我考研结束之前,在中国的学术界这个学科没有固定参考书。因此,我当时采取的方式是这样做的,从9月11号开始,在后期的4个月复习当中,每天下午的时间,留给专门的专业课的时间,这段时间大概在9月份到10月份这两个月属于我的补课阶段,当时有一个比较核心的教材,看了两遍,大概了解了一下。

  还有另外一门,我采取的方式就是到学校的图书馆找,因为那门课叫中国及外国高等教育史是涵盖在中国及外国教育史上是涵盖在中国及外国历史上大的概念上。因此,我首先把历史最相应的书找了几本相应的书,把中国和外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下来。找了这个途径之后,到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统考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的书比较多,当时去看《中国期刊网》。还有一种,人民大学的复印资料,到那儿查的时候,首先输入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大学等等关键词搜索,搜索的时候发现总会有人写文章,把这个学科发展的沿革,以及中国的学术界、月份的学术界研究一下。弄清楚以后,这个就是我复习的框架,我按照这个框架每一个部分找相应的论文进行填充,同时我还要浏览相关的书,因为涉及到某个章节、某个部分的,会涉及到某个部分的外国教育史,这是两个专业课复习的时间。整个11月份,到图书馆、电子研究室查相应的专业,必须有一个开放的过程,才可以往里面收。这个过程做完以后,到了12月份以后,开始别的书就不看了,只收集到我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我当时收集到的内容有一尺高,按照某一个学科发展的脉络或者某个学科几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类。到12月底、1月初的时候,我进行狂的背,如果你用大概化来表达的话,得分是不高的。因此,要遵循这个学科的规则,需要记忆一些相应的学术语言。到了考场上就会非常的顺手了,这是我整个专业课备考的经历。有效的借助师兄师姐力量,会在你跨学校、跨专业特别是考北大相应的专业课当中获得很多的资源。


    主持人:整体复习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吴本文:这个问题属于整个考研阶段时间的分配的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基础,报考专业竞争不同的程度所要求付出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我个人的时间可以先给大家交待一下,但是不一定具有借鉴意义,等我把个人时间大概交待以后,我会针对06年考研的同学他们的时间大概的划分一下,按照我的理解进行一个分配。

  首先,讲一下我个人自己时间的划分。当时准备专业课的的时间是从9月11号到了北京以后才开始,那个时候到了北京才把有一些专业课的书买到。整天的复习时间是从早上7:30分左右就已经在教室里面进入状态了,正常不会超过7:30分的。到中午11:30分准时下课,下课的时候教师外面刚好广播电台开始广播,上午的时间一般都给了政治,这是前期9月份到11月份的时候。下午从2:00到5:00,中间必须睡一觉,可以保证下午的精力,当时午睡特别好,我特意租了一个小房子。晚上的时间最迟不能超过7:00到11:30分,这个根据我们旁边考研的人,他们疯狂到什么程度我就疯狂到什么程度,他们熬到11:30分,我也熬夜到11:30分,这样算下来是每天超过11个小时,当时我是辞职考试的,面对大四的同学还要面对一些其他的问题,你的时间会消耗很多,这个时候我们要讲一下针对大四06年考研的同学,剩下50几天的时间,对于文经类的专业课来说,我认为这个阶段在11月底之前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专业课书至少已经看了两遍,一个比较熟悉的阶段。熟悉是什么意思?什么程度才叫熟悉?按照我的理解是把一门参考书某一门学科的几本参考书放在一起,你只把目录打开,你看到目录就可以回忆起来这本书大概讲什么,把目录合起来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相应学科发展大概的脉络能够梳理出来,每一章、每一节讲的什么,这门书讲什么内容、那本书又补充什么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框架,这是在11月底之前总体框架做完。

  在做完整体框架搭建,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还是不够的,在11月底还不到,还剩下1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这些时间没有做完的话,在剩下的时间一定要做到对参考书进行相应的知识的拓展,相应的知识拓展就是以专业课的目录和你自己构建的整体的框架,你认为哪部分是重要的?本身在这个学科里面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二,你认为有一些地方你不懂、不太清楚的,把这些相应的问题抽出去,到人大复习资料上你去找相应的内容进行填充。因为参考书只是针对本科生的通用教材,这个上面所涉及的问题,深度不够、广度也不够,更没有你自己的境界,你进行相应的论文检索之后,你在某一个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面就会有一些拓展,等你看完这些知识拓展以后,你回过头看这些参考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有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深度、广度、宽度是北大要求同学的东西。北大要求同学不仅仅会背参考书,更多需要的是你的理解。老师看重的也是这么几点,对某些问题的深度、广度、宽度如何。

  到了12月份的时候你的触角不要往外延伸,把你收集到的东西进行消化,因为12月份离考研的时间不是很长了,越往后的时候,你的理解成份越低、记忆的成份越多,整个12月份把你所收集的资料和参考资料上所讲的内容进行知识归纳、知识理解,按照你理解的方式一条条的理解出来。

  到了1月份的时候,你可以抽出半天的时间,甚至半天多的时间,来背专业课内容,我刚才用了一个词儿是“背诵”,而不是理解。

  针对07的话,我觉得你动手要早一些,考研是动手早的话比较好。如果你专业也选定了、学校也选定的话,就是跨专业的话,你要利用一些条件,如果本校开设这个相应的学科要去旁听,如果本校没有开的话,你到网上相应学校招生简章上面找,总可以找到这个学科最基础的教材,把它买回来自己看,你看的时候,不需要理解太多,看一点是一点,逐步的就可以融入进去,你需要融入到这样学科的环境当中去,这是你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第二,对06年考研同学来讲时间多了很多。你在准备看书的同时,还需要关注这个学科相应的电子期刊、相应的杂志当中的一些论文。等到明年6、7月份的时候,正式的进入考研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坚实的积累,否则你和大三、大四、本专业的同学竞争不太容易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后期的复习,难度就要增加了。


    主持人:觉得你复习专业课调理得非常清楚,这是一个良好的心态。像有一些同学在初步复习心态不太好,请您讲一下复习的心态。

  吴本文:心态的问题是任何一个考研的学生都遇到的,哪怕未来考这个专业的第一,甚至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高分的第一,在他准备考的阶段也遇到心态的问题。心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心态不稳定、比较焦虑、没有自信、诚惶诚恐等等的问题,担心自己考不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源头在哪儿?为什么考研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考研是属于选拔性的考试,和我们平时遇到的考试不一样,平时考试能够找到旁边的人进行对比,能够看到别人的成绩怎么样。考研来讲,因为时间太长,第一需要你的耐心,第二你找到对比的伙伴,您同等竞争的对手不知道在哪儿?往往一个人不是找不到对手,是不知道对手在哪儿?考研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和谁竞争?这个问题得清楚的话,相信对考研的心态来讲,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真正讲到考研的竞争,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因为别人不管考330分、350分、还是考380分、还是400分,那是别人的事情,如果你进入不了初试赛光看别人是没有用的。在考研之前的那天还是在07年考试漫长的442天的时间,你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看看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我两大部分学科我每门课在起步阶段大概是多少分、大概是什么水平,我现在达到什么水平,以我报考的目标学校差距有多大,我今天是不是比昨天进步了,自己和自己比,当你自己提高了,你才有可能拿到你自己的分数把别人击败了。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了解背景信息是往年录取分数线,最好是查两年的,因为查两年才能表明一个趋势,如果查一年的只是静态的,不是动态。如果查两年的话,你可以查出专业课复试线多少,平均考研的大概的情况怎么样,做一个参考的话,在什么意义上做参考呢?就是返回来到你所学的两大部分学科落实到你的公共课,每门儿考多少,这样你才能达到您最后所能考上的进度。你自己所想早的问题就是你自己该怎么办?你自己有没有进行分析,如果做到这点对一般人来讲确实很难,因为考研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战争,没有太多的人来鼓励、安慰你。因此,让你踏踏实实的坐下来、能够稳定下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切合自己的实际状况的学习计划,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短期短到什么程度?短到哪个阶段?短到上午应该做什么,下午做什么,如果昨天没有做完的话,今天是不是要补上。另外一个短期内容是某个章节我今天学完了,是不是留半天的时间进行归纳。当你把自己中期、长期、短期的计划制定得非常地详细,并且根据你复习的进度、复习的状态做一个相应的调整时候,按照计划走,坚信你自己这是一种心态,相对来说就比较平和。

  考研的任何一个人,在他整个考研阶段来讲,心态的波折一般分为几个情况:如果从3、4月份复习的话,这是复习比较早的同学,他会在7、8月份暑假阶段是他的一个波峰,是他情绪最亢奋的时候,复习状态是最佳的时候。到了9月初的时候,出现一个低谷,暑假阶段是你复习所有学习当中最佳的时段,因为学校没有任何杂事来找你。因此才能形成一个波谷的状态。到了10月份的时候,很善于利用时间来说又是一个波谷,因为学校放长假,这段时间对于考研来说又是一个黄金的时间。在前期所准备的东西,在这个阶段就能够达到质的飞跃,还有一个突破。这个阶段完了到了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状态又会有一个“疲软”的状态。等到11月初报名的时候,目标已经定为北大的话,那个时候就亢奋起来,那个时候你豪情万丈,又会激励你,这个激励一直会激励到11月底、12月初,这个阶段都会呈现一个非常强势的复习状态。但是,到了12月中下旬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个波谷,这样一个波峰、波谷的状态,这个不是我一个人的经验,这是我们好几个同学的积累的经验。在1月份的时候所有人都亢奋了,哪怕在13号晚上看书看不下去的话,睡觉睡不下去的话,满脑子想的都是考研。那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你的营养要跟得上,因为考研不仅仅要考智力,还要考你的身体、耐力的问题。

  在整个考研波峰、波谷给大家划分一下,如果作为一种新人来讲,你能够很有效的避免波谷,对你来讲在平均水平就超出了别人。这是心态不稳定很正常的情况,不要夸大。当别人了解以后,别人是那样,我就不那样,我不就胜出来了吗。说心态还要说一下政治方面的一句话,叫“稳定才能求发展”,这就用在考研尤其的重要,中国哲学话当中有一句话“人定生慧”,这个“定”需要计划定下来、心态定下来、生活的规律定下来,这个会很有效的促进心态。同时,这些是从学习方面的来讲的,在学习方面之外的,你还要注意一下影响心态的几个要素:例如找工作、考研、谈恋爱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打一个包从头到尾排序一下,看看哪些问题是你考研阶段必须要做的,如果是必须要做的话,不妨花一点时间,你把做这些事情当成考研的调剂,按照重要事情排下来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是你不需要做的,跟考研无关的把它搁在一边。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促进你心态比较平近的,如果今天做了一道数学题、两道数学题都不行的话,你要找一个比你差的同学让他做,如果他做不好的话,你也会很开心。还有另外一个方式,我找一个不会做的,我找一个比我强的人做,如果他做出来的话,他会给你一些打击,这样会激励你自己。这是在考研复习阶段当中,能够找到高效、持久的稳定剂。

  考研阶段放在人生长河当中看的话,不要让你胆战心惊的,在你人生当中会比有考研更加难的事情,这是让你面对第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主持人:说了那么多学习的问题,讲讲当时考研业余生活是什么?怎么放松自己?

  吴本文:业余生活很单调,第一件事是吃饭;第二事情是睡觉;第三,因为我习惯性坐在靠近窗户旁边最后一排,最习惯的是把窗户打开,看看外面的风景,有一个比较好的风景是有一个枯藤老树,那个时候我就想它什么时候发芽,我又什么时候发芽,再累的时候,看看学校校园,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我又在做什么。没有什么特别多的爱好,比较多的就是吃饭之后,和女朋友散散步、偶尔的放松去听一下音乐,比较的清心寡欲。

  主持人:最后请吴本文跟考研的同学说几句鼓励的话。

  吴本文:其实考研有人把它说得很凄惨、有人说得很壮烈。我认为考研是一段时间内、一段特殊日子里面的一种生活方式,你要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不管你现在是适应还是不适应,你要被迫、被动的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和孤独为友、寂寞为伴。不管你以后读研的时候目标是做学问,还是通过硕士这个平台找一份好工作,都没有关系,我们把这个阶段当成一种生活的状态,就是这个阶段所完成的事情。不光在在人生的长河当中考研阶段,比你高考的时候更值得你留恋,因为那是完完全全由你自己在掌控、自己在努力、自己在选择方向的、并且自己朝着目标前行的这段时间,叫“我的地盘、我做主”,当你选择考研以后,你不要后悔、不要犹豫,到这个时候就只有硬着头皮往上上,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心态,我当时写了十六个字,一直激励我走完最后考研的路:清零心态、拒绝诱惑、恒守目标、誓考北大。再次,祝愿所有的考生在考研路上一路顺风、金榜题名。

  主持人:本次嘉宾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网友:跨学校、跨专业如何获得学习资料?

  吴本文:如果这个考生现在是针对06年来说的话,这个问题问的有一点晚,如果针对07年的话,现在准备跨学校、跨专业完全来得及。这群人在考研当中占了很多的部分,因为以前本科的专业所学的专业不太喜欢或者比较喜欢,在硕士方面重新找另外一个阶段,丰富自己知识结构。对于这部分人来说,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如果要去找复习资料的话,有哪些复习资料和我们的学习有关,对于跨学校、跨专业来说,第一专业课的参考书,这是首当其冲的,这些课是在目标学校可以找到相应的专业课的目录、专业课的书。但是,对于北大来说,很多的院系现在逐渐的趋向的是你考核综合背景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结构,在招生简章上面,专业课的简章是不开设出来的,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搞定专业书有两种渠道:第一,你可以把你想要报考的专业在全国同等梯队的学校去查,把同一梯度、不同学校的所开设的专业,你查以后,发现这个学科最基本的教材就那么几本,这些学校反反复复考的就是这些学科最基础的教材。如果报考北大的某一个专业不开设这个参考书的话,你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能够缩小范围圈。第二,在搜寻过程当中,在所看不同的书,以及他的作者、出版社和所关注学校的什么关联度。如果是比较有名气的人,那么虽然有一些学校开了、有一些学校没有开,这些专业课的书也需要你额外的看。第二,到你目标的专业问你未来的师兄、师姐,最好问一下研一、研二、研三,最好不要问一个人的,最好问两个人,因为一个人的信息是不全面的,问他们所报考之前相应看见专业课的准备,对我们这些考生都有一些借鉴的意义,这两条途径可以把专业课的参考书基本界定。

  另外,直接把专业课名字,敲到google上面搜索,在搜索的时候会发现有相应的出版社或者某些作者对这个书提到的内容。

  第二,专业课的试题对我们跨专业、跨学校的同学来说非常的重要,为什么要看专业课的试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考试都追寻考试的规则,考试的规则无法几方面:第一,考什么东西?谁来考?考谁?怎么考?那么涉及到专业课的试题,你会发现涵盖了几方面的信息:

  第一,总体这个学科最基本的一些内容,这个涵盖到了。第二,相应的一些题型也涵盖到。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北大有一些院校不提供专业的参考书也不提供专业课试题,我们获取专业课试题的方式,还是你刚才讲的逐步缩小范围圈,第一种方式进行对比,把不同的学校同一梯度的试题档下来,海文有一个专业课你可以搜一下考研VIP.COM找到一些相应的专业课的试题。第二,找师兄、师姐,如果这个学校不提供参考试题的话,师兄、师姐手中有好几年的专业试题,他们的手里也许不会那么全,这个师兄有一份,那个师姐有一份,汇总起来就会很全。进行对比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些问题会反反复复的考,那个学校考了后年还会考,对这些反反复复考的东西,就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东西,需要掌握。

  有一些问题特别涉及到文经类的同学来说,第一是名词解释、第二是简答,第三是论述。在前面两部分比较相同,在第三种就会暴露出这个学校专业的一些特点。

  第二,在你所报考的学校的BBS上面观察,常常有好事之徒,考试以后就会把专业的试题挂在BBS上面。

  第三,相应学科的笔记。这个笔记怎么来?也是两个途径:第一,直接查一下你所报考专业的有哪些老师所开设的课程,如果开设的课程和你的专业很相关的话,甚至名字一模一样的话,他所上的课是大四学生的课、研一学生的课,这两个阶段的课是比较重要的,你去旁听他的课,旁听他的课一般来讲,对于北大研究生阶段,他们会把相应的课程的BBT,要么放在相应的MT上面,如果研究生少的话,都会有一个公共信箱,这个时候把信箱登录一下,可以找到一个专业课的内容。

  第二,直接在课堂上向师兄、师姐要,这个对北大来讲,因为只要是外校考进去的或者本校保研过去的人对于本校的人还是比较热情的。

  网友:请您讲一下复习专业课的经验?

  吴本文:我是跨学校、跨专业考到北大来的,我以前学的是英语,主要是培养农村教育的,工作了两年。考研准备是在9月份,在准备这个阶段之前所干的一些工作就是买参考书,我把参考书买回来以后,在买的过程当中,也是通过刚才所讲的对比的方式买回来的。因为我所在的院系有两个专业课,当中有一门是专业课的,另外一门是不开设专业课的参考书。在所开设的专业课的浏览当中,我浏览的一下,加起来大概有20几本,太多了,根本没法儿看。通过对比的方式,把范围圈缩小了,找了几个比较薄的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书,那本书比较薄,作为我第一本的普及的教材或者是我补课的教材,我很快的就看完,给自己的心理压力不是很大。这是我开始准备的当中一门专业课,进行对比的方式。

  另外一门专业课不提供参考书,在我考研结束之前,在中国的学术界这个学科没有固定参考书。因此,我当时采取的方式是这样做的,从9月11号开始,在后期的4个月复习当中,每天下午的时间,留给专门的专业课的时间,这段时间大概在9月份到10月份这两个月属于我的补课阶段,当时有一个比较核心的教材,看了两遍,大概了解了一下。

  还有另外一门,我采取的方式就是到学校的图书馆找,因为那门课叫中国及外国高等教育史是涵盖在中国及外国教育史上是涵盖在中国及外国历史上大的概念上。因此,我首先把历史最相应的书找了几本相应的书,把中国和外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下来。找了这个途径之后,到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统考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的书比较多,当时去看《中国期刊网》。还有一种,人民大学的复印资料,到那儿查的时候,首先输入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大学等等关键词搜索,搜索的时候发现总会有人写文章,把这个学科发展的沿革,以及中国的学术界、月份的学术界研究一下。弄清楚以后,这个就是我复习的框架,我按照这个框架每一个部分找相应的论文进行填充,同时我还要浏览相关的书,因为涉及到某个章节、某个部分的,会涉及到某个部分的外国教育史,这是两个专业课复习的时间。整个11月份,到图书馆、电子研究室查相应的专业,必须有一个开放的过程,才可以往里面收。这个过程做完以后,到了12月份以后,开始别的书就不看了,只收集到我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我当时收集到的内容有一尺高,按照某一个学科发展的脉络或者某个学科几部分的内容进行归类。到12月底、1月初的时候,我进行狂的背,如果你用大概化来表达的话,得分是不高的。因此,要遵循这个学科的规则,需要记忆一些相应的学术语言。到了考场上就会非常的顺手了,这是我整个专业课备考的经历。有效的借助师兄师姐力量,会在你跨学校、跨专业特别是考北大相应的专业课当中获得很多的资源。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