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的部分资料

maxpowersun 免费考研论坛/2006-08-22

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58189
第一篇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要本上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1、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理应以研究学与教及其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为主
2.现代教育心理学不但重视学习心理研究,而且重视教学心理研究,主张二者并重。
3.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必须研究其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即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对行为的调控作用等。
4.另外,现代教育心理学也重视环境中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教育教学情境地中主体心理的影响,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培育的研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
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教育心理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外于快速发展时期,除学习心理等传统领域受到重视外,还呈现出如下新的发展趋势。
(1) 研究取向日趋全面,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剖,教学心理学兴起
(2) 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3)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 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第二篇,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 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1.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1) 皮亚杰:
a.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适应外部环境,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
b. 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不再依赖于动作,而是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c.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的思维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d. 形成运算阶段(12—15岁)儿童不再依靠具体的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
(2) 布鲁纳:
a. 所谓动作式再现是指人们用动作来表达他关于世界的知识和经验,这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算阶段
b. 所谓映象式再现是指用意象、图形式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
c. 所谓符号式再现是用人为设计的牲式符号再现知识,这和再现模式的认知水平已脱离了动作和具体的事物,达到了高度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水平。


2.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 皮亚档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 维果勘探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 柯乐伯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 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
1. 智能差异与教育
(1)智力差异的表现形式
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上,又可表现在智力结构的不同上,还可以表现在智力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
根据智商高低,可将智力发展水平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2)常态分布(P395图)
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部分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
(3)智力低常儿童
a轻度的智力低常
b中度的智力低常
c 重度的智力低常
(4)智力超常儿童: 我们一般将智商超过130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特点:
a求知欲强,兴趣广泛
b注意集中,能较长时间全神贯注地从事紧张的学习或其他活动
c观察力特别敏锐,能发现一般儿童很难发现的问题
d记忆力强,善于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e思维敏捷,理解力强。善于掌握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
f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往往不迷信教师和书本,常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喜欢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g强烈的好胜心和顽强的意志。往往充满自信,在各项活动中争强好胜,富有进取心,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能克服种种困难,表现出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育措施:
a设立天才学校
b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殊班
c采取特殊措施

(5).科技“神童”的智能特点(P398——401)
a科技“神童”信息收集的特点
b科技“神童”信息加工的特点
c科技“神童”信息保存的特点

(6)智力类型
a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
b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
c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

(7)掌握学习
概念:掌握学习观认为,除了处于智力分布两个极端的少数学生外,其余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差异不过是学习速度的差异。
白痴学者:一方面,他们的总体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相当于白痴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却具有一个或几种高度=发达的特殊才能,可与学者媲美。

2. 人格差异与教育
3. 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
4. 性别差异与教育: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的差异和个性差异方面
1)认知能力差异
a.一般来说,女性的谚语能力强于男性
b.男性在视觉(空间能力)上要优于女性
c.男性在算术推理能力上优于女性
(2)个性差异

第三篇 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 学习的一般概述
1. 学习的基本含义:
2. 学习的分类体系
(1) 学习主体分类
(2) 学习水平分类
(3) 学习性质分类
(4) 学习结果分类
二、 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1)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3)华生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发展
(4)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提出者 巴甫洛夫
2 定义 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3 五条定律 P147习得律,实验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 (填空)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一 学习的试误说
1 桑代克三大学习律 P142: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S——R刺激反应
2 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和实质 P144
问题,动机,试探,偶然成功,淘汰与选择,整和与协调。
3 评价:作为一种早期的理论,武断的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的学习,后来受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其理论不具有迁移性质)

(2)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4)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1斯金纳
2 操作活动的强化
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它跟随在机体行为反应之后出现,能够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也是一种刺激,它的出现可以终止某种行为;如果它在一种行为反应后被取消或移开,则会提高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某种行为反应之后,本来应继之而来的消极刺激被移走了,从而间接的使该行为得到了强化。

3.观察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
(2)班都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
(3)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
(4)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 学习的认知理论
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1)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四 顿悟说
要点:1情景中所有刺激都是一个整体
2 知觉的组织
3 同化
4 顿悟: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

(2)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3)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 认知学习观
(2) 结构教学观
(3) 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知识发现论 代表作《教育的过程》
a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间的外在刺激。
b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获得知识的转换,评价
c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d提倡发现学习(又称问题解决法)
1) 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 使学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便激起研究
3) 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或答案
4) 帮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资作结论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
5) 帮助学生仔细审查这些资料,以便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6) 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
e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评价强调学生主动性,强调认知结构,主张独立思考,较之其他理论更能说明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对20cn60’后世界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3. 奥苏伯乐的有意义接受说
(1)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2) 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3) 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a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b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要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评论:较片面,只有知识的学习,无道德技能的学习
4.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 学习的住处加工模式
(2)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 学习的建构理论
1.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第4篇 学习动机

一、 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诱因是能够满足个体需要的那些客体、情境和条件。
2. 学习动机的分类:
(1)交往性动机与威信性动机
(2)情境动机与人格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 本身。典型的内部动机是兴趣、操纵的欲望。
外部动机: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指向学习活动以外的目的。典型的外部动机是赏罚。
(4)亲和动机与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的动机。
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成就动机由默里(H.A.Murry !938)提出。麦克来伦(D.C.McClelland)对之加以研究。亚特金森(J.W.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求成型的人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避败型的人倾向于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
3.学习动机的作用
(1).学习动机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的条件。但它是对学习起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
(2).对于长期进行有意义学习来说,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3).学习动机不直接影响和改变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因而它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
(4).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
(5).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
(1)激活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强化说 S—R(刺激——反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称S—R行为理论
要点:
引起动机与学习行为并无两样,完全取决于先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他们就会又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教学应用: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批评和表扬会影响学生,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往往是困难的(多种动机可能表现为一种行为,同一动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表现为不同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代表人物:班杜拉
他将强化分为三种:
1) 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2) 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
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理论)
1)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 马洛斯
2)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个为缺失的需要)
3) 教育意义:要满足学生爱的需要很尊重的需要
(2)自由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1) 期望-价值理论:
(2) 成败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
1)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海德
2) 从三维度可吧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等。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自我价值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
1. 学习动机的培养:
(1)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警告自我效能感
(4)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 学习动机的激发:
(1) 创高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2) 运用强化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第五篇 知识的建构
一、 知识及知识建构
1. 知识及其类型
2. 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二、 知识的理解
1. 知识理解的类型
2. 知识理解的过程
3.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 错误概念的转变
1. 错误概念的性质
2. 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3. 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4. 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的策略
四、 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1. 知识的整合与深化
2. 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第6篇 技能的形成
一、 技能及其作用
1. 技能及其特点
2. 技能的类型
3. 技能的作用
二、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2.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3.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2. 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3. 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第7篇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 学习策略的必质与类型
1. 学习策略的概念
2. 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 注意策略
2. 精细加工策略
3. 复述策略
4. 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 元认知策略其教学
1. 元认知及其作用
2. 元认知策略
四、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1. 时间管理策略
2. 努力管理策略
3. 学业求助策略



第8篇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 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1. 传统智力理论
2. 多元智力理论
3. 成功智力理论
二、 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1. 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2.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三、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 有关的知识经验
2.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 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4. 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5. 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四、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 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 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 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 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 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五、 创造性及其培养
1. 创造性的基本概念
2. 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3. 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第9篇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1.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
2. 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 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 社会规范的遵从
2. 社会规范的认同
3. 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 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 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
2.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3. 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 品德不良的矫正
1.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
2. 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3. 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
谢谢了 不过只是哪个版本的
---------------------------------
多谢楼主!
---------------------------------
谢谢楼主. 不过期盼你完整的笔记.
---------------------------------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