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年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免费考研网 
文件作者 免费考研网 
更新时间 2005-9-9 9:59:51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吴建秀
  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正式通过,我国开始设立工程硕士专业。1998年,首批获准招收工程硕士的试点高校开始招生,来自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们走进了高校大门。据天津大学学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招收工程硕士生,预计在校生人数在2002年将达到6万人左右,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2002年是国务院学位办提出的“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年”。工程硕士培养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应建立怎样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如何保证工程硕士的学位授予质量?已获准在17个专业领域培养工程硕士生、已有200余人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天津大学,日前集各领域专家教授、各国有大中企业工程硕士培养点、有关院校研究生管理人员等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研讨。

  有识之士认为,明确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基础。传统的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着眼于为国有大中企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两种学位设置的标准不同,决定了工程硕士在招生生源、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论文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高质量的生源是培养高质量工程硕士的前提和条件。以天津大学为例,在参加学习的工程硕士生中,有中高级专业职称的占80%以上,大多数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负责人,有丰富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经验,承担着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等重要任务。但同时他们平均年龄偏大,工作繁忙,外语和数学的基础较差,专业知识也部分老化。为帮助他们顺利进入研究生课程学习,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入学前课程辅导班,帮助他们恢复和提高原有知识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数学和外语基础薄弱问题。在工程硕士的招生中,既要保证生源质量,又要满足企业的专业需要,还要形成一定的教学班人数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在这方面,许多高校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招生中,他们坚持按行业招生的原则,将每次有限的招生指标有目的地向若干生源充足又有实际需求的企业倾斜。

  在教学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上,天津大学学位办公室主任王洪礼教授认为: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中,应本着宽口径、实用性的原则,在各个工程领域中注重将专业基础课的宽广性与侧重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降低理论推导证明部分的比重,增加方法应用部分的内容,并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以讲座的形式列入培养方案。如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在为锦州石化公司工程硕士班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了中国加入 W TO后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不仅受到学员们的欢迎,还应企业领导之邀,专门为这个企业的中高层技术及管理人员开办讲座。

  学位论文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硕士的学位授予质量,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担负工程硕士培养任务的教师们普遍认为,在学位论文选题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对课题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论文的理论深度、工艺路线、创新程度和可行性,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以及企业与学校的专家组共同讨论决定。在课题进展过程中,则强调工程硕士与导师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对生产过程熟悉、具备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论文动态,校内导师理论基础雄厚、了解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对论文整体把握准确等优势,使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和学员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保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始终按照课题确定的目标和内容顺利进行。如天津大学就制定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定参考标准》等一系列有关文件,要求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都应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有很强工程应用背景和较大经济效益的课题。济南小鸭集团工程硕士班的学员们在论文选题时,结合自身的工作提出了“太阳能热水器的研制”、“洗衣机与热水器产品中智能控制的实现”、“洗衣机降噪问题研究”等许多可供选择的课题。

  目前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教材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于工程硕士的公共课程,国家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尽快组织力量重点编写一些适用教材,以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得到稳定提高,十分必要。

  从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分析,一个大型企业仅靠办某个专业一个班来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是不够的,需要多领域、多学科连续培养人才。因而选择大型企业建立工程硕士培养基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缓解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应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基地,吸引中小企业人员在培养基地学习。

  随着我国加入 W TO,工程师、建筑师等工程人员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日益普遍,学位和专业职业资格必须获得国际认证。所以,应当研究如何使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尽快与国际上工程师考试和注册制度相适应,如何达到国际公认的工程师注册标准中的教育要求,以确保我国工程学位和注册工程师水平与国际公认水准相当,尽快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接轨,为我国工程师能够早日进入国际人才市场和国际大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咨讯>工程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