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介绍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免费考研网 
文件作者 免费考研网 
更新时间 2005-9-9 9:42:27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430102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于1981年被评为硕士点和博士点, 1987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2001年两次被评为重点学科;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长江学者计划可聘请“特聘教授”的学科,已有1名特聘教授上岗工作。目前有纳米制造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特种制造技术、制造过程信息化和自动化,现代设计理论5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精密、超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方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居国内高校领先地位。
  该学科有一支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1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2名),副教授25名(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已培养出博士108人,硕士51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57人,硕士生54人。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第一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居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是由原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和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于1998年合并而成的。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是于1992年被批准建立的硕士点、1990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博士点。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是于1981年被批准建立的硕士点、1983年被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批流体传动及控制博士点,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首批被批准设立特聘教授的单位,已有1名特聘教授上岗工作。本学科目前有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系统与测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新型气动元件及系统和流体元件及控制7个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现有院士1人,博导21人,教授、研究员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50人,获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已培养出博士78人,硕士147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18人,硕士生230人。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1981年首批被批准的硕士点、1985年被批准的博士点学科,1997年被评为国家工科基础教学基地,1998年得到世界银行贷款资助建立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目前在全国同学科中居领先地位。该学科目前有机械传动与控制、摩擦学、机械CAD及仿真技术、机器人机构及控制、机械振动与噪声5个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77人,其中基础学科带头人2名,博导10人,教授(含博导)1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8人,其中获博士学位者25人。已培养博士22人,硕士15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26人,硕士生32人。
430103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1981年)硕士点,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信息获取技术(航天光学遥感技术与系统);光学制导与仿真;精密光学加工;检测技术与仪器;传感技术;超精密及纳米技术、光电技术与系统等。目前承担国家863、国防基础研究、国防工程、总装预研和横向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20项。
  该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导师3人。已培养博士2人,硕士100余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6人,硕士生32人。
430104仪器仪表工程
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
  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原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于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被 批准设立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超精密光电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纳米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仿生测试技术与仪器工程;光电测量技术与光学工程;自动化测试与控制工程;辐射测温与热物性测试技术;现代传感器与应用技术;现代显示技术与应用;网络化测控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863和国家各部委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28人。已培养出博士53人,硕士36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92人,硕士生107人。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于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自动测试与控制系统;测试信号与信息处理;内装自测试技术及系统;智能测试及传感器信息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仪器工程;微电子机械及应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大预研项目及工程型号研制项目2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8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人。已培养出博士34人,硕士20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61人,硕士生82人。
430105材料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我校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以信息功能材料为主,研究各种先进功能材料的基础理论、制备、评价及应用。主要研究方向有:固体微结构与信息功能材料;位移式相变与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应用;智能结构与复合功能材料;界面化学与功能陶瓷。目前,学科点共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人,讲师2人;现有在读博士26人,硕士19人,本科生23人,在站博士后3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及省市研究项目20余项,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百余篇。
材料学
  材料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系(含分析测试中心)隶属材料学学科,现有院士1名,教授20名(其中博士导师16名),副教授12名(其中硕士导师10名)。主要开展新材料及材料改性新工艺两方面的研究。在新材料研究方面的科研方向有: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轻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磁性材料、梯度功能材料、马氏体时效钢。在材料改性工艺研究方面的科研方向有:形变热处理、稀土化学热处理、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表面处理、功能梯度涂层、强磁场热处理、激光表面改性。
建筑材料
  本学科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二个专业构成。学科目前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8人(博导5人),副教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砼的冬期施工技术、高性能砼、工业废渣利用、纤维砼、轻骨料砼、水泥烧成与水化、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在这些方向的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或先进水平。近五年来,本学科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现已培养博士8人,硕士100余人。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包括原铸造和锻压两个学科。上述两个学科于1982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和焊接、热处理学科一起于1985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凝固理论及组织控制、液态金属电磁加工、非平衡凝固均质材料及成型工艺、精密优质铸件成型工艺及CAD、金属熔体结构及质量控制、复合材料特种铸造工艺、铸造过程数值模拟、金属塑性成型理论、塑性成型过程数值模拟及控制、内高压液力成型、等温精密模锻、超塑成型、高能率成型、板材冲压成型、回转成型、半固态成型、粉末新材料及成型、机械合金化功能材料等。
  材料工程系现有研究室14个,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数十台套,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预研和其它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科研经费数千万元。现有教授2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导师17人,副教授11人,92%的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本学科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人员往来关系,为建设国际先进的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焊接科学与工程
  哈工大焊接科学与工程系(原焊接专业)于1952年由苏联专家援建,是我国第一个焊接专业,国家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首批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我国焊接领域唯一的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四位从事焊接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中,有三位毕业于哈工大焊接专业。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后,是全国唯一招收焊接本科生的,每年招收专业本科生9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余人,毕业学生遍布海内外,成为焊接技术领域的骨干。
  焊接技术与工程系录属于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现有教授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9人,副教授 9人。该系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其主要研究方向有:焊接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焊接结构力学及可靠性评价,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微连接技术,特种焊接及材料表面工程等。
  9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十余项,空间环境模拟大型真空容器的焊接制造、载人飞船返回舱变形控制与焊接等项目获得有关部委的表扬,十五期间将承担国家课题、高技术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
430107动力工程
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学科于1984年3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10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职工13人,其中教授5人(含博士导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高工1人,工程师1人。9名教师中有7人具有博士学位。
  该学科共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辐射换热与耦合换热;普冷技术及热泵供暖、供冷系统;高效换热器;能量分析与有效利用。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3项。
热能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煤的高效清洁燃烧、燃煤电厂污染控制 、多相流动及传热、热力系统及控制、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本学科建于1954年,是我国高等学校成立最早的学科。在原苏联专家帮助下,1957年培养出我国该专业首届研究生。热能工程学科于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被批准为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教授结合行业中的热点、难点,研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煤粉燃烧器,已应用国内数十家电厂的锅炉上,对不同的煤种都产生良好燃烧效果,达到了低负荷稳燃、防结渣、防高温腐蚀、低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燃烧效果。该项成果2000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近年来,热能工程学科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动力机械及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于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该专业建于1955年,在原苏联专家帮助下,于1957年培养出12名研究生。该学科有教授12人(含博导7人),副教授14人。
  该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仲奇教授和他领导的课题组,长期以来对弯扭叶片降低叶轮机械能量损失的机理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弯扭叶片研究方向上科研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动热力学、强度与振动、调节与控制等。
流体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哈工大水力机械专业,创建于1955年。该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1990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十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并应用于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及流体机械流体力学机理研究、流体机械故障诊断及新型流体动力元件研究、新型液力传动装置及液力控制系统研究、流体动力系统自动化及其控制系统研究。
430108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建立最早的电机系之一,1998年被批准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三个博士点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学科现有教授32人(含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80人,副教授61人。
  建系50多年来,全系教职员工继承和发扬电气工程系前辈创建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光荣传统,在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中,为哈工大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人才辈出,有以李长春为代表的领导者,以耿昭杰为代表的企业家和以饶芳权、封锡盛院士为代表的学者;还有一批年轻毕业生,在省市领导层、学术界和企业界担任重要职务。电气工程系承担了多项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与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项目。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在高环境电机与电器的设计和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电网调度、电机驱动新理论、统一电能品质控制、特种机器人控制、特种电源和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及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了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电气工程系从1999年起招收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到2004年,共招生261人,学员来自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海军713研究所、吉林电力集团公司、艾默生电器(中国)和哈尔滨地区。目前,已有42人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电气工程系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电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电气传动及其控制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电气工程系坚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硕士培养基本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坚持学校的培养规格不降低的原则,另一方面坚持满足企业需求原则。注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学员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强调论文的工作和成果要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几年来,已有十几名学员结合本职工作,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学位论文选题与企业的预研、技改相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既完成了论文工作,又完成了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为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430109电子与通信工程
  该领域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学科专业。主要学科方向是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及网络、多媒体信号处理、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等方面系统设计、开发及设备研制。
通信与信息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1980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雷达系统设计,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个人通信与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数字通信与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交换与ATM理论与技术,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企业专用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与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金、高技术863及国防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研究员2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人,其中院士2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0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9人。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80人,硕士研究生465人。现在校博士研究生70人,硕士研究生283人。
  刘永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专家。张乃通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空间通信和通信指挥控制系统专家。他们是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2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信号处理与传输,近代信号处理技术,信息融合及识别,伪噪声编码与扩频通信,遥测遥控系统设计,数据通信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存储,过程控制与监控系统,应用电子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及应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金、高技术863及国防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20多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研究员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5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8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5人。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20人。现在校博士研究生42人,硕士研究生80人。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于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波毫米波电路理论与系统、微波毫米波天线、移动通信天线、微波通信技术、目标与电磁特性、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其应用。目前承担国防基金、高技术重大科研课题多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其中硕士指导教师4人。已培养出硕士生50人,现在校硕士生18人。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于1982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及电子设计自动化、固态传感器与MEMS技术、微电子材料与工艺。目前承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2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出博士11人,硕士106人,现在校博士24人,硕士60人。
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学科是我国首批(1981年)硕士点,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设立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96年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建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侧重激光科学、光电子学与非线性光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空间信息技术;可调谐激光、短波长激光研究;非线性光学技术与应用;光电子单元技术与器件。主要从事国家部委级课题研究,在研项目共5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11名,另有兼职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在职博士生6人。
430111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于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鲁棒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等重大项目19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9人。已培养出博士57人,硕士346人,现在校博士53人,硕士91人。
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工程学科于1978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智能控制系统”实验室于1989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也是“211工程”和学校进入九所后十五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计算机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智能控制、高精密惯性测试技术、飞行器制导与仿真技术、惯性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等。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天工业总公司等重大项目20项。
  该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士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指导导师10人。已培养出博士62人,硕士360人,现在校博士生50人,硕士生90人。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是一个新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传感器与执行器及工业过程控制、现代医学信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惯性测试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省部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8人。现有在校硕士生8人。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模试识别与智能控制学科是近几十年来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并且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的理论与应用,数字图象处理及 、系列图象分析、弱信号检测与智能跟踪系统、目标识别与成像精确制导、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目前承担国家基金、省部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
430113软件工程
  哈工大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国家计委首批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学院通过软件工程硕士、第二学士学位和校内转专业三种模式,采取与企业联合办学方式,面向IT软件企业,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型、实用型软件人才。
  软件学院借助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共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学资源,尤期是教师资源,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参见计算机技术领域介绍),在实践教学方面,利用实习基地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先进的软硬件开发环境,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
  目前,软件学院在校软件工程硕士生200人。
430114建筑与土木工程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主要研究古今外建筑的历史与理论,本学科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优秀传统,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以及丰富建筑学人才的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和培养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中国建筑史: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古典园林艺术、传统民居、中国城市史等。
  外国建筑史:主要研究外国古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园林艺术、外国城市史等。
  建筑理论:主要有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西方建筑理论、现代建筑理论等。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1982年建立)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是建筑学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它对形成人的生活所处的环境和空间,提高建筑创作实践与理论水平,以及培养建筑学人才的综合建筑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取得建筑设计及理论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级人才,可从事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建筑设计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城市设计等工作。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为建筑学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城市与其区域发展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规律,对于建设合理、高效和宜人城市的途径与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可以胜任高等学校教学、规划设计和科研部门及规划管理工作。本学科硕士点于1985年建立。
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点1982年建立)
建筑技术科学是建筑学的专业基础学科,专门研究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建筑物理环境及防灾安全等问题,它对创造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硬件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取得该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级人才,能胜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程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
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学科1982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跨空间结构、高层钢结构、轻钢结构、钢筋砼结构与组合结构、预应力砼结构、砌体结构、结构试验理论与技术、结构质量评定与加固、建筑施工技术、基坑支护技术。目前承担并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项,其它项目15项。
本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3人。已培养博士36人,硕士130人,在校博士生50人,硕士130人。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学科1998年度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岩土地震工程,桩基础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冻融场地的地基基础工程,土木工程基础事故的防治措施与基坑支护,工程岩体力学与工程地质学,地下岩土工程。目前承担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它项目10项。
本学科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博士6人,硕士20人,在校博士生5人,硕士13人。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1998年被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结构抗风与抗震,结构损伤与安全评定,结构振动与健康监测、抗灾智能结构与系统。目前承担并联合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1项,承担并主持国家863“十五”重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2项,其它课题118项。
本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导师2人。已培养博士8人,硕士15人。现在校博士生15人,硕士生20人。
桥梁与隧道工程
本学科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本学科有全国优秀教师两人,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选一人。
本学科现从事桥梁结构和桥梁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在预应力砼桥梁结构、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桥梁加固设计理论、现代桥梁组合结构、桥梁结构耐久性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现有博士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7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8人,硕士49人。
市政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源于哈工大在全国最早组建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自1988年来一直是全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两位工程院院士,是全国本学科唯一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一直是全国本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多年来,本学科在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本学科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本学科目前拥有教师34名,其中教授11名,博导11名,副教授16名。学科现已形成的优势研究方向包括:给水处理、水源工程及水厂自动化信息化、污水污泥处理及资源化、给水深度处理、给排水管道系统优化及管道卫生学、工业废水污染物减量及零排放技术、城市水资源和水循环。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
    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该学科五年制本科专业。该学科于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在全国率先获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该专业在全国第一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专业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办学规模最大(本科、硕士及博士生数量最多)、办学层次最高、实验室规模大(实验室面积约4000m2),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授15名,副教授20名,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博导9名。
学科现已形成七个研究领域,即:供热系统及设备、建筑节能技术、空调制冷系统及设备、净化空调与室内空气品质、城市燃气输配与应用、热工过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数字化技术。
该专业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博士研究生40余名,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硕士、博士及出站博士后人员均居全国该专业第一。
430117化学工程
该领域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相对应,隶属应用化学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应用化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学工艺学科。现已招收4批工程硕士。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及电极材料;金属电沉积与材料表面的电化学改性;稀土对材料的掺杂及改性;高表面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备与改性技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胶粘剂),少污染工艺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及应用(陶瓷化学、单晶掺杂与改性应用、纳米、纤维、薄膜材料制备与应用)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少污染工艺研究。
化学工程领域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含副高职)34人,其中研究生导师34人(含博导11人)。已培养出博士32人,硕士340人,现在校博士生70人,硕士生150人。
430123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建设部重点学科。设有国家建设部城市道路与交通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以寒冷地区的道路交通为研究重点,形成了具有寒区特色的体系。多年来承担了多项交通部有关规范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多条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设计与研究。该学科现有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路面材料与结构、道路线形设计理论、道路建筑材料等研究方向。
该学科现有博士导师5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现有在校博士生25人,在校硕士生49人。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交通信息及控制学科分别于1998年、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并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学科实力比较雄厚,研究特色突出,学术队伍组成合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承担完成了大量的科研项目,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该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现有在校博士生19人,在校硕士67人。
430130环境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是由原哈工大和原哈建大两个环境工程专业合并而成。该工程领域现有环境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环境工程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已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等10多个国家20多所著名大学或研究单位建立了广泛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目前,环境工程学科拥有教师42名,其中教授15名,博导12名,副教授20名,45岁以下的教师95%具有博士学位,学科现已形成六大完整的研究领域,即: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气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环境化学与清洁生产、环境生物技术、环境评价与规划。
430134航天工程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学科于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被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一个卫星工程技术研究所和一个航天教学实验中心。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结构设计与CAD、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学设计与试验技术、飞行器故障诊断与仿真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新技术、国家重点“九五”预研和国防科工委等重大科研项目近30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9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人。已培养出博士34人、硕士130人。现有在校博士生36人,硕士生30人。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于199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设有CAD/CAM研究所,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研究所。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制造过程信息化技术,包括CAD/CAM集成技术、敏捷制造技术(AM)、智能制造技术(IMS)、并行工程(CE)、数字化制造技术、生产计划与实时优化调度系统技术、网络制造技术、虚拟制造与装配技术、工装CAD 技术、生产流与特流管理与优化控制技术等;飞行器制造与测试装备机电一体化技术;飞行器特殊材料加工技术。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九五”、“十五”预研和国防科工委较大科研项目20余项。
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高工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3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4人,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32人,现在校博士生8人,硕士生26人。
430135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一个汽车工程研究所。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系统动力学与计算机仿真、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电子技术、车辆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车辆新材料、轮胎力学以及智能交通等。目前承担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余项。
本学科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富有朝气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硕士生指导教师9人。已培养出硕士41人,现有在校硕士生29人,工程硕士生46人,中职硕士生36人。
430137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工程硕士招生领域,由机电学院和管理学院联合负责学生培养,分方向单独进行招生。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现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点四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三个硕士二级学科,其中两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工业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的组织与管理、制造系统集成与管理(PDM技术及其应用、ERP技术及其应用、质量管理工程)、计算机系统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产品过程控制与管理等。
本学科现有院士1人、教师240人,博导33人、教授57人、基础学科带头人3人,并有一支实力雄厚、基础扎实的科研队伍。
工商管理
工业工程是工程制造与管理相互交叉的一个学术领域,它在国际上具有较长的历史。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工业工程领域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进入21世纪,在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的形势下,工业工程领域工商管理专业将成为更为热门的专业。
工业工程领域工商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在本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与管理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并能够独立担负工业工程管理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该专业设有作业研究与劳动定额、CIMS与管理、先进制造技术与管理、ERP与管理、供应链与物流优化等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含博导3人),副教授12人。相关专业已培养博士12人,硕士156人,现有在校博士生20人,硕士生32人。
430140项目管理工程
项目管理工程领域致力于培养在本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设有建设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项目管理四个方向。
本工程领域依托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中的建筑经济及管理方向。该方向的前身是国家唯一的建筑经济及管理博士学位点。目前承担并主持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应用部门发展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多项横向课题,同时结合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承担了多项横向协作课题。
本学科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已培养博士20多人,硕士300多人(其中该领域的工程硕士50余人),目前在校博士生60余人,硕士近百人。
4301414  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新设立的工程硕士招生领域,依托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较为雄厚的学科基础,主要面向各种物资流通企业、大中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组织的需要,进行物流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相关领域具有一个博士点和两个硕士点。物流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流系统的规划、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制造业的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等。
    本学科现有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相关学科中已经培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博士4人,硕士27人。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咨讯>工程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