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备领导素质就读不了北大研究生?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1-6 11:41:40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根据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的说法,北大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发生质的转变,将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予以培养。

而所谓“创新型领导人才,并不都是政治家,也不会都成为国家领导人,而是具备领导素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佼佼者”。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这是不是说,如果不想当领导,或不具备领导素质,就意味着很难读上北大的研究生呢?

一所大学的精神或改革,会反映一个学校的价值趋向,呈现一个大学的品格。北大之所以百年来为人们所尊敬,是由于蔡元培先生对旧北大实行的改革,提出“仿世界各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而不是北大百年前的培养高层领导的“京师大学堂”。

在新形势下,提出素质教育,培养有用人才,甚至领导人才,本都无可厚非,而社会也确实需要更多有能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如果把研究生教育,或把一所百年大学的培养目标仅仅局限于“创新型领导人才”,这么做是不是又太过了?

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么个统计,就是所有的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等“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是不是都具备“领导素质”?

提出研究生改革方向,本身是一件有魄力的事情,但北大的这种做法却让质疑,这种“领导素质”的说法,有没有经过认真的研究?有没有听取过各学科有关专家的意见?有没有经过科学的评估和试点?是不是仅仅把几个名列研究生考试第一的人才不录取就是“素质教育”了?等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何对学生“因才施教”,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是一所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有“科学”和“兼容并包”百年传统的北大,如果把研究生教育仅仅定位于为了培养“创新型领导人才”,受损的将不仅仅是一批批学生和一个学校的声誉。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咨讯>考研新闻>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