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师任汝芬系列三:形势与政策模拟试题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腾讯教育 
文件作者 腾讯教育 
更新时间 2005-11-14 17:36:22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搜索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主编说明: 按照2005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考查的知识范围为:(1)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年度间(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国际、国内大时事。实际的考查内容为国内、国际和中外关系三个方面。体现这些范围和方面的重点内容如下: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5)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第十届政协二次会议。 
(6)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8)台湾问题。 
(9)美国与伊拉克战争、恐怖主义等问题。 
(10)中国的对外关系与政策。 
以下试题按先国内,后国际的顺序排列。 
(一)选择题I,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四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 
A.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D.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C.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D.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成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成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5.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A.在于加强党的建设   B.在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C.在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在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6.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点是 
A.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B.加强党的清正廉洁建设  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7.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 
A.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B.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D.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8.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是 
A.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改革和开放    D.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归根到底是使党 
A.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始终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始终成为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 
A.理想信念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重点)  C.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D.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11.中共中央、国务院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 
A.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B.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C.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D.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12.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历史问题,突出的是 
A.农民增收困难  B.农业结构不合理  C.城乡发展不平衡  D.区域发展不平衡 
13.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B.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C.生产力落后的问题 D.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问题 
14.2004年3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A.政府工作报告修正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A.国家政权组织 B.社会政治组织 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革命统一战线组织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依法治国 
17.开创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  D.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 
A.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C.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 D.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 
20.依法治国的基础是 
A.有法可依 B.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C.依宪执政 D.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 
2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2.200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中指出,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 
A.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湾和平稳定 B.坚决反对台湾当局谋划参加联合国的活动 
C.坚决制止台湾当局申请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活动 D.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边一国”的谬论 

  23.中国的核心利益是 
A.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坚持改革和开放 C.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D.反对分裂中国“台湾独立活动” 
24.200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正常国际会议通过《北京宣言》,认为本届会议的主题是 
A.和平、发展、合作  B.交流、合作、发展  C.团结、友好、合作  D.平等、互利、协商 
25.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通过《北京宣言》认为,近年来已经成为亚洲的主流是 
A.和平、发展、合作  B.交流、合作、发展  C.反对战争、霸权  D.反对恐怖主义 
26.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是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和平   C.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D.反霸权主义与反恐怖主义 
27.2004年5月1日开始,欧洲联盟由15国扩大到 
A.20国   B.22国   C.25国   D.28国 
28.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 
A.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D.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29.2004年9月30日,第五十九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结束,各国代表发言的基调是 
A,要加强联合国,实行多边主义,希望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B.要对联合国进行改革,扩大安理会理事国 
C.要发挥联合国在反对霸权主义中的主要作用  D.要发挥联合国在反对恐怖主义的主要作用 
30. 2004年10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 
A.边界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增加信任措施的协定 B.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中俄边界走向已经全部确定 
C.中俄国界西段补充协定,中俄边界走向已经全部确定 D.中俄国界中段补充协定,中俄边界走向已经全部确定 
(二)选择题II,即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6题) 
1.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 
A.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B.中华民族前途命运 C.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 D.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 
A.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B.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C.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使党 
A.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始终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4.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B.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 
C.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D.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6.党中央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A.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B.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 
C.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 
D.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作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7.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 
A.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B.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C.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D.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8.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的消极作用是 
A.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B.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C.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D.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A.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B.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C.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 
D.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10.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是 
A.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B.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C.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 D.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11.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其主要表现是 
A.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B.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 
C.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  D.非农产业收入的比例下降 
12.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意 
A.宏观调控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改革创新 
13.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 
A.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B.继续集中力量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确定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 
C.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14.2004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 
A.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B.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C.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D.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修正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15.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有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D.我们国家的一个权力机构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 
A.团结  B.民主   C.参政  D.议政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团结合作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 B.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C.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D.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来,这个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主要表现有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 
A.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B.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D.坚持把立法和司法统一起来 
2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A.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B.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 
C.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D.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23.认真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职责,就要 
A.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B.进一步加强和改革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 
C.进一步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 
D.进一步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 
2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D.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年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的重要启示是 
A.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不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  
B.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巩固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的联盟 
C.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这一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D.必须牢牢地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不懈努力 
26.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7.开创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公布施行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公布施行 
28.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党和国家的态度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  B.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 
C.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 D.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对“台独”决不容忍 
29.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通过《北京宣言》认为,已经成为人类公害的是 
A.霸权主义    B.恐怖主义    C.分裂主义     D.极端主义 
30.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的各政党强烈谴责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 
A.加强主权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反恐合作  B.采取措施消除导致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C.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D.不搞双重标准,不把反恐同特定民族和宗教相联系 
31.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纽约发表演讲中提出发展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原则是 
A.互利共赢,把发展放在首位  B.发挥双边贸易协调机制 C.平等协商  D.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32.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华盛顿的演讲中提出,纵观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重要结论是 
A.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B.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 
C.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美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反对恐怖主义问题 
33.2003年12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华盛顿的演讲中为发展中美两国建设性的合作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A.要继续加强两国高层往来和战略对话 B.要推进两国经贸互利合作,并建立良好的解决双边问题的机制 
C.要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商  D.要积极拓展两国民间交流 
34.2003年12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讲话,对中非关系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A.相互支持,推动传统友好关系继续发展  B.加强磋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协商立场,共同应战全球化挑战     D.深化合作,开创中非友好关系新局面 
35.2004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新年贺词,他指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 
A.世界要和平  B.人民要合作   C.国家要发展   D.社会要进步 
36.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其表现为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B.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C.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D.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7.2004年1月17日,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法国总统希拉克会谈,胡锦涛建议 
A.加强两国高层互访,进一步增进战略合作  B.建立两国长期稳定的全面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C.大力加强文化交流   D.共同反对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38.2004年1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罗就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新型伙伴关系提出 
A.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增进政治关系  B.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 
C.以相互借鉴为内容,扩大文化交流  D.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39.2004年1月24日至26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法国、埃及、加蓬和阿尔及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达到了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和扩大合作的目的,其主要体现是 
A.以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为契机,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B.以成立“中阿合作论坛为标志,推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 
C.在中加庆祝建交30周年之际,全面加强中国同加蓬和非洲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D.在台湾问题上赢得广泛理解和支持 
40.2004年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有着伊拉克问题的1546号决议,主要内容是 
A.规定美英在6月30日之前结束对伊拉克的占领 B.承认伊拉克临时政府 
C.授权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继续留驻伊拉克  D.规定联合国在伊重建中起主导作用 
41.“9.11”事件后美国提出对中东的“整合”政策,其核心内容是 
A.促进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和谈,解决巴以冲突  B.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使用,发展友好关系 
C.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D.运用美式民主和自由价值观来发行中东国家 
42.2004年6月17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上海合作组织第四次元首会晤的会谈中,胡锦涛主席提出,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21世纪,世界各国应该共同行动 
A.政治上,要坚持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B.安全上,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C.经济上,要开展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  D.文化上,要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43.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签署的协议有 
A.塔什干宣言  B.上海合作组织特权和豁免公约  
C.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协作议定书 
44.2004年10月7日,亚欧会议在河内举行,正式接纳13个新成员。至此,亚欧会议成员国由26方扩大为36方。新增亚洲成员是 
A.泰国   B.老挝   C.柬埔寨    D.缅甸 
45.2004年10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举行会谈,胡锦涛表示,愿与法方一道,继续作出不解努力 
A.加强战略对话与合作  B.充实两国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C.不断增强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D.密切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作与配合,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多样化 
46.2004年10月18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在记者招待会上阐明中国政府对日方针政策,提出健康发展两国关系双方应共同努力的目标是 
A.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3个政治文件B.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C.坚持互利合作,世代友好D.坚持和平发展,共振亚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 
1.D 2.A 3.B 4.D 5.A 6.C 7.A 8.A 9.D 10.A  11.D 
12.A 13.B 14.B 15.C 16.B 17.C 18.B 19.B 20.B 21.A 22.A 
23.C 24.B 25.A 26.C 27.C 28.A 29.A 30.B 
(二)选择题II 
1.ABC 2.ABC 3.ABCD 4.ABC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 18.ABC 19.ABCD 20.ABCD 21.ABC 
22.ABC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 27.CD 28.ABCD 
29.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BCD  37.ABC 38.ABCD 39.ABCD 40.ABCD 41.CD 42.ABCD 
43.ABC   44.BCD   45.ABCD 46.BCD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试题>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