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明:2006年考研政治当代冲刺讲义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新浪教育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5-12-24 13:19:36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2006年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冲刺讲义 下载

2006年考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冲刺讲义

主讲:徐之明

一、概论

  1、考一个题,分析题10分,即37题之第一道。2003年该题得分最高:6.02;2004年5.27,其他分析题,5.1-5.33;2005年5.9分;第二题6.2分;其他5.9-6.8

  2、针对这种情况,诸葛亮的学习方法:独观其大略。

  3、关于天下大势

  最要害的是所谓的4大趋势:时代主题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国际秩序从旧转化到新;它们分别对应学科的名称。具体罗列有:

  其一、经济方面的4点:全球化在曲折在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全球性问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二、政治方面的两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其它的是其展开,比如联合国的作用)

  其三、时代主题是一个转变:从战争、革命到和平、发展。

  其四、关于国际秩序,包括旧秩序的特征与危害;建立新秩序的主张。

  4、关于形势部分的考试模式

  例题

  经济方面

  关于经济全球化。基本知识点:表现——客体与主体两个方面;原因: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历史的潮流,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评价:哲学之一分为二;对策:加入与防范。

  题目设计:

  其一、从表现:总体或者局部切入,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其二、从评价切入,两段材料或者其中的任何一段。答案:1、是什么——以上两段材料是对全球化作用的不同评价。2、为什么;3、什么样——各有局部真理,也有局限;4、怎么办

  其三、从对策切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

  答案:1、是什么:国力增强,改革开放深入,从过去的走近年来发展到走出去;2、为什么:全球化的必然性与跨国公司的地位作用;3、什么样:肯定

  关于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例题:从表现切入,材料:各国竞相推出发展高科技规划,例如航天计划。答案:1、是什么;2、为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什么样:肯定;4、怎么办: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全球性问题;从表现切入:环境污染比如温室气体对人类的危害,答案:1、是什么、2、为什么、3、什么样、4、怎么办。

  还可以从对策切入:2004年2月《京都议定书》的批准;十一五规划关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论述。答案: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怎么办。

  关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表现切入:南北差距(《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答案: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怎么办。

  从对策切入: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减免债务;加快建立新秩序:发达国家取消农产品补贴,消除贸易壁垒等。

  政治方面

  关于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表现切入:美国对事、对联合国及其他国家的把握程度——在反恐战争中的前后表现。答案: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怎么办。

  从评价切入(2004年考过)

  关于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从表现切入: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两段描述。答案:是什么、为什么(和平的原因、战乱的原因)、什么样(哲学:主要与次要,)、怎么办(矛盾的转化: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具体措施)。

  时代主题和国际秩序

  关于时代主题。把握认定转换的依据;作为评价各国对外政策是非曲折的标准和依据。材料:中国、美国80年代前后的外交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关于国际旧秩序:从旧秩序的表现切入——客体和主体,答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5、关于政策及各国外交政策

  两个角度:其一,横向的对比,即不同的主体对待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立场、政策。人比人。主要是中国、美国。

  基本的思路:

  例题

  1、对待全球性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中国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拒绝。

  2、对待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方向:美国主张单极、中国多极。具体体现在对待联合国的态度方面,中国维护,美国损害

  3、在国际秩序方面:美国护旧、中国立新

  4、对待反对恐怖主义:中国完全反对,美国双重标准

  5、安全观:目标——集体还是自己;手段:军事还是和平;

  也有美国和第三世界对中国的不同态度。第八章的对中国和平发展的不同评价: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

  其二,纵向的对比、即同一个主体在不同是时期的政策对比。自己和自己比。

  基本的思路:

  关于美国

  1、霸权主义,2004年考了,冷战前后,联系格局;今年注意80年代为界标,联系时代主题

  2、政治和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反苏到反华

  材料:A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宗旨;B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禁运:以色列、欧盟、乌克兰

  分析以上两段材料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四点。

  关于中国:本质不变,具体政策有调整。具体有三个切入点

  1、与格局变化而变化:从结盟到不结盟。考过

  2、与时代变化而变化:毛泽东与邓小平:80年代为界标,从四面树敌、反对他国到全方位无敌国外交。睦邻、安邻、富邻。(对待领土——珍宝岛问题的态度:从战争手段到谈判解决)原因:外在的时代,内在的经济建设为中心。评价:三个符合。

  3、与实力变化而变化:胡与之前——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材料: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

二、历年考试即特点:11年的考情

    94年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以斯大林和铁托的观点为例;第六

  95年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第四

  96年南北关系;第三

  97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最惠国待遇;第四

  98年美国的外交政策:人权外交;第四

  99年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第二

  2000年经济全球化;第一

  2001年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和平,中美的军费开支,联系联合国的宗旨;第三

  2002年中国的外交的演变及原则,第八

  2003年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向,以美国为例;第二

  2004年美国霸权主义有新表现

  2005年的北约东扩

三、考核的方式

    其一、考核的目标:两类能力——归纳和演绎能力,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其二、考核的方法:设定题目的类型

  1、多材料多问型。每个材料对应一个知识点。

  2、双材料对比型。

  3、单材料加论述型。

四、回答分析题的方法:两大要害

  其一、知所问。读懂题目,包括材料和提问

  其二、答所问

五、例题示范

  建立国际新秩序

  1、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内容、性质、原因、评价

  材料1:美国的主张。在这个时刻,我们应当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使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应当毫不犹豫地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美国总统的讲话

  材料2:政治新秩序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协商,避免将某个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别的国家;经济新秩序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贫富悬殊;文化新秩序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借鉴,共同繁荣,避免文明的排除和冲突;安全新秩序的基本要求是使各国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实现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最终达到集体安全的目标。——十六大报告

  提问:以上两段言论各表达了什么观点?并对它加以评析。为什么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答案】

  (1)以上两段材料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的旗号,实际上是维护旧的秩序;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谓美国的领导,就是维护这种不平等。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

  (2)美国之所以维护旧秩序,是因为国际旧秩序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一手建立起来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这种秩序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的地位,符合其国家利益。

  (3)中国之所以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是因为中国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谋求自己的一己私利;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是国际旧秩序的受害者。

  (4)美国的主张违背世界多数国家的利益,违背历史的发展方向,不得人心。中国的主张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得到了广大国家的拥护,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6)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因为: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比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的法律原则更全面、更合理,是国际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其三,它符合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的,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最符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可行的。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途径和中国的作用

  材料:经过2周的密集磋商和2004年7月30日起连续40小时的昼夜紧张谈判,世界贸易组织147个成员2004年 8月1日凌晨在日内瓦终于就“多哈回合”框架协议达成一致。

  “多哈回合”谈判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发起,按计划应在今年年底前结束。该回合的议题比历史上任何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都多,涉及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贸易、贸易便利化和发展等多个领域。

  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谈判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其他议题的关键。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都是特殊而敏感的,而且各方矛盾相互交织,十分复杂。长期以来,由于发达国家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给予高度支持,并向进口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致使农业成为国际贸易中扭曲最严重的部门。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虽大,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它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首先同意取消各种形式的农业补贴。去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发达成员拒绝发展中成员的这一要求,会议无果而终,“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在这次日内瓦谈判中,正是由于发达成员终于在农业问题上作了让步,发展中成员随即在其他议题上作出相应妥协,从而使各方就“多哈回合”框架协议达成了一致。

  与以往历轮多边贸易谈判相比,发展中成员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已更有效地联合起来,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现在,发展中成员已占世贸组织的80%左右,商品贸易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35%。更为重要的是,与过去相比,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对多边贸易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中国第一次以世贸组织正式成员的身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谈判,并为促进这次框架协议的达成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有关原理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世界贸易组织需要召集世界各国举行全球性贸易谈判?

  (2)导致谈判进程的艰难、曲折、难以顺利达成协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多哈回合”谈判能够达成框架协议?

  (4)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答案】

  (1)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其具体表现,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商品突破了国家的疆界而在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为了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有序进行,必须建立一套国际秩序。当今的国际秩序——包括贸易秩序是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而有损发展中国家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离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发展注定难以为继。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世界各国必须走到一起,谋求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包括贸易秩序。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行为主体,是负责协调全球性贸易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所以由它负责召集世界各国举行全球性贸易谈判责无旁贷。

  (2)由于南北国家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由于发达国际固守其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不愿让步,因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艰难而曲折。

  (3)在“多哈回合”谈判,南方国家实力在增强以及南方国家之间团结的加强,增强了自己在南北对话中的力量,进而逼迫北方国家做出让步,最终使协议得以达成。

  (4)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样,是国际旧秩序的受害者;中国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经济推动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增强,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中国愿意也能够在谈判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立场以及和对中国崛起的不同评价

  材料: 巨大的、不断繁荣的国家可能在其边界之外显示力量。过去超级大国的崛起总是导致国际秩序的重组,并不止一次地引发战争。中国作为具有文化优越感和在历史上曾经遭受世界上其他国家痛苦对待的国家,是难以安于现状的。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和世界秩序的其他部分形成挑战。

  ——约瑟夫·奈:《中国崛起和国际安全前景》

  以上材料表明了哪些观点?并对其加以评价。

  【答案】

  (1)国家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实力是决定一国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因此,一个强大的国家毕竟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是建立在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所以国家力量的消长,必然会导致国际秩序的改变。

  (3)当前的国际秩序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一手建立起来的,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国家利益,却严重的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利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因而必须予以改变,代之以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由于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固守其既得利益、维护旧的国际秩序,因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在这个方面会存在矛盾与斗争。

  (4)中国是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的基本准则。所以中国的崛起,与以往大国的崛起不同,是和平崛起,不仅不会威胁世界的和平,相反将极大地推动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对策,联系哲学、政治经济学、邓论的有关原理

  材料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客体方面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与日俱增;主体方面,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提高、作用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表现有:其一,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际交往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环节。并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它的规则从事贸易活动。其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普遍、频繁,资本流动的国际化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据统计,目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已经越过了2万亿美元,并且继续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其三,国际金融活动发展迅速,其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数额,规模巨大。近年来国际金融交易市场的年交易额为500万亿美元。其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其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五, 国际分工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由过去的垂直型的分工为主逐渐过渡到水平型分工为主,即按照产品或生产流程的分工,从而使得各国的生产成为世界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材料2,对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评价:机遇说和灾难说。可以以对发展中国家为视角。作为一场的革命,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一,经济全球化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世界各国取长补短,提高经济效益;其二,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使其产品能够更加便捷、顺畅地实现;其三,经济全球化使科技成果和信息在世界各地更加顺利地自由流动,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其四,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具有弊病,存在风险。其一,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自由是强者的权利。在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是发达国家占优,游戏规则对发达国家有利。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会造成生产要素和利润向西方国家流动的结局,发达国家甚至会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强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从而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加剧世界的两极分化。其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一些矛盾和负面的东西,诸如阶级剥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利己主义的价值观等扩大和蔓延到全世界。其三,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各民族都“驱赶”到一个屋檐下,造成了不同文明、制度的接触与碰撞,派生出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威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材料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材料1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其原因何在?(全球化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2)运用哲学的有关原理,对材料2中的两种观点进行分析评述?

  (3)结合材料1和材料2对材料3进行评价。

  形势与政策

  一、国内外重大时事

  2004年11月

  15日 我国目前运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每秒峰值运算速度11万亿次的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跨越10万亿次计算机研发和应用的国家。

  2004年12月

  3~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200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及近两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这是中国自1995年以来第5次发表国防白皮书。白皮书包含安全形势,国防政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兵役制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军队与人民,国际安全合作,军控、裁军与防扩散等10个部分。

  28~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

  2005年1月

  10日~1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代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了题为《严肃党的纪律,加大预防力度,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1日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始终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规定其主要目标是: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工作原则:4条。

  1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新近出版的《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深入贯彻江泽民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研究”为内容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25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04年我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伏,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9%。预计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控制在4%以内。

  30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共27条,分九部分,约9800字,包括:

  1.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3.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6.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7.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8.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9.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从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到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

  2005年2月

  24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公平待遇;2.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税支持;3.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完善社会服务体系;4.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5.引导企业提高自身素质;6.改进政府监管;7.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2005年3月

  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民革、台盟、台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5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05年政府工作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该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明确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一个中国的含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对台使用非和平手段的三个前提条件:“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特别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件大事。

  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二等奖2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28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44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228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05年4月

  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它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

  1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从以下七个方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了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情况:1、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人权的司法保障;4、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5、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6、残疾人权益;7、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指出:2004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全面进展的一年。

  17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2005年是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改革放到突出位置上。

  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会议强调,必须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和价格上升幅度过大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任务,并提出,要采取八项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

  2005年5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十大重点节约能源工程:通过这些这些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能够节约2.5亿吨标准煤。

  2005年6月

  2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仪式并发布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的主题口号。这一主题口号是“人文奥运”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奥运会整体形象和筹办工作的一个指导原则。该口号既是第29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也是第13届残奥会的主题口号。

  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为突破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意见》在落实户口迁移、完善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2005年7月

  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即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中国人民银行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2005年8月

  8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决定》指出: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决定》包含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等10条内容。

  2005年10月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准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本质要求。

  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17日,飞船返航。

  25日,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第一份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国际法文件是《开罗宣言》。

  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工薪费用减除费标准:起征点提高到1600元,工薪阶层纳税面将降到26%,财政少收入50亿。

  28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我国资源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真实反应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所以要逐步提高资源的价格。包括: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

  十六大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的最重要的四句话——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国际重大事件

  2004年11月

  28~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万象举行的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八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和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10+1)发表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东盟宣布所有成员国承认中国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体。

  29日,温家宝向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发去贺电,指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政治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是中东和谈的重要政治基础,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包括建国权这内的合法权利应该成为解决中东问题的主要目标。

  2004年12月

  10日日本政府推出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改变了日本自卫队“专守防卫”的防御性质,使日本的防卫战略转向具有预先遏制性质的“主动先制和海外干预”战略,并取消了已实行35年的武器出口禁令。

  30日备受瞩目的伊拉克大选举行。截至2月3日,伊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什叶派的“伊拉克团结联盟”暂时领先,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政党联盟暂列第二。期间,伊拉克各地发生了一系列旨在破坏大选的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0人死亡。

  2005年2月

  16日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该议定书已经得到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

  2005年4月

  20~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举行的2005年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其间,胡锦涛全面阐述了中国愿携手亚非国家共同发展的明确立场,即:政治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经济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文化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安全上平等互信、对话协作。胡锦涛还签署了本次峰会通过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会议期间与日本首相会面,提出发展中日关系的5点主张。第一条是: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文件。(中美关系是三个文件是: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中国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0日法国公布《欧盟宪法条约》全民公决结果,54.87%的法国选民在公决中投了反对票,《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未获通过。法国是欧盟的主要创始国之一,法国对《欧盟宪法条约》的态度关系到欧洲未来的命运和发展。

  2005年6月

  1日荷兰举行全民公决投票,选民在全民公决中以压倒性优势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

  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15 日 “77国集团+中国”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通过的文件呼吁加强安南合作。

  2005年7月

  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显示出中俄两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坚定决心,对深化两国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日上海合作组织第五次元首会晤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元首就深化地区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等协调立场,作出具体部署,并就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等重要文件,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决定继续采取一系列加强团结、合作反恐、发展经济的具体步骤。

  重申联合打击: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邪恶势力。

  4-5日 在中国云南昆明进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

  10日 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成为批准该文件的第13个国家。

  2005年9月

  13~19日第四轮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的第二阶段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朝鲜、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分别与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主持会议。六方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精神,在前三轮六方会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务实的会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共同声明》,共达成六点共识。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的无核化,同时妥善解决朝鲜合理的安全关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的发展筹资高级别会议,发表了题为《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讲话,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提出了四点建议。15日上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表了四点意见。15日下午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会议,并发表题为《坚持民主协商,推动改革进程》的重要讲话,就联合国改革问题提出了四点看法。

  2005年10月

  15日至16日,第七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加强全球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就推动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提出四点主张。第一,要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第二,要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对话和协调。第三,要完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和规则。第四,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16日,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会议联合公报》。20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19个成员国和欧盟共同组成。这是中国首次作为主席国举办该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全球合作,实现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15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中油国际公司签署了《相互谅解备忘录》,以解决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参与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PK公司)股份事宜。 19日,PK公司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召开股东大会,经投票表决,高票通过中石油所属中油国际公司以每股55美元的价格100%收购PK公司。收购协议的最终完成还须获得加拿大当地法院和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批准。如果收购成功,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的收购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完成的最大一起跨境并购。

  28日,胡锦涛访问朝鲜。下午胡锦涛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会谈。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两党两国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继续密切高层往来,加强相互沟通;二是拓展交流领域,丰富合作内涵;三是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四是积极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指导>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