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启航内部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八)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启航 
文件作者 启航 
更新时间 2005-10-22 18:28:13 
添加编辑 viewsnake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搜索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附录
 
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
                   
(一)复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考生普遍感到这一部分内容复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主要原因是:哲学概念和原理既多又抽象,而且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和说明一些生活现象或现实问题。哲学原理课程的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坚持立足基础、点面结合、总体把握、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做到总体把握和重点理解相结合。要全面地复习、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观点,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所覆盖的知识点来复习。在学习哲学原理时,要注意原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不要孤立地去死记硬背某个概念或原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重点理解把握下列基本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导论部分(第一章)中,要着重理解什么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了解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第二、三、四章)中,要着重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论,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分歧;熟悉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基础、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懂得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了解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第五、六、七章)中,要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问题。首先,社会的本质、结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原理。其次,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也在不同的意义上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再次,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应重点掌握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基本原理。在学习历史唯物论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分析和批判历史唯心论的错误。在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必须全面理解并灵活运用有关原理来分析和说明具体的实际问题。
如上所述,要在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来认识或分析现实问题。必须指出的是,不能忽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而一味去“猜题”或“押题”。实际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谈得上进一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去分析和说明问题。考试大纲对有关的原理提出了联系实际的要求,或者要求运用某一原理说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根据某一哲学观点来分析某种社会现象或观点。例如,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来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来说明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运用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来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来说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要把它当作方法而不是教条。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重要论断、中外哲学史上哲学家的有关思想或命题。另外,应多做一些模拟题练习,以训练自己的哲学思维。
 
(二)答题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哲学原理试题主要有选择题、材料题、论述题三种类型。要掌握不同类型试题的特点,力求做到正确地理解题意,答案要扣题、全面、准确和简明扼要。能否答好各种类型的题目,关键取决于是否能熟练和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有关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选择题
选择题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往往覆盖哲学原理的各个方面。选择题的答案是给定的,即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考生必须准确掌握基本原理或概念,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在答题前,必须认真了解试题的要求,注意把题意同试题的备选答案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不能孤立地理解备选答案,因为答案中的某一命题或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题意所要求的。例如,“下列命题中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观点的有:……”的选择题,备选的答案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孤立地理解这一答案,这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符合题意,因为这一命题说明的是要依赖一定的客观条件。
选择题有识记性选择题、理解性选择题和应用性选择题三种形式。识记性选择题要求对基本原理和概念准确记忆和熟练把握,如“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理解性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能力,单纯依靠记忆是难以选择和判断正确答案的。例如:“‘意念可以移物’属于什么观点”(2000年试题),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应用性选择题要求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原理对一定的事例、材料或论断的性质、对错进行判断和识别。例如:1999年试卷(理科)多项选择题:“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证明:……”就属于这样的问题。只要熟悉有关的基本原理及其同上述事实之间的联系,就不难正确选择备选答案。
 
2、分析题
这种类型的试题提供一系列的材料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考生用相关的哲学原理来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答题前应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材料的内容和问题,然后分别对材料进行分析和逐一回答问题。现举一例进行说明。
 
以下是关于唯心主义的有关材料:
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集》)
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传习录》)
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和认识论根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主观精神(如感觉、意志、理性、思想、“心”等)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则是把虚构出来的在人以外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如绝对精神、上帝、神、“理”)作为世界的本原。从认识论根源来看,主观唯心主义往往把主观精神加以夸大,认为物质离开了人的感觉等主观精神就不可能存在。客观唯心主义往往夸大概念,认为一般的东西可以独立于具体事物而存在,进而认为抽象的一般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参考答案:
(1)陆久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和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了唯心主义。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考研政治>政治指导>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