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免费考研网 
文件作者 免费考研网 
更新时间 2005-9-10 1:20:10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其前身为德国医师宝隆博士于1907年创建的上海德文医学堂。1927年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1951年由上海迁至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5月,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械市建设学院、科技部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
    同济医学院现有7个学院,13个系(部),6个专业和8个专业方向。建有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17个研究所,13个研究中心,19个独立研究室。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卫生部德语培训中心设在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7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人,正高职350余人 ,副高职750余人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0个,博士生导师210人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49个;设有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院学生近8000人,其中博士生500余人 、硕士生900余人 ,本科生4600余人,外国留学生120余人 。建院以来共培养了近5万名医药卫生人才。
    1978年以来,我院已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81项 ,有490项次科技成果获省 、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89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4项,国家其它部委科技进步奖11项。
    由我院编辑并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21种,居全国医学院校首位。编写出版了300余种参考书、工具书。学院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14门,有11门(次)获国家优秀教材奖 。我院有800余人(次)担任国内外学术团体理事(或委员)以上职务。
    学院图书馆藏书53万余册,15万余种;  6600平方米的实验医学研究中心,为多学科的研究协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院现有协和、同济、梨园三所附属医院,设病床3100张。附属协和、同济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其医疗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是规范化的临床教学基地,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
    学院与德国有着长期友好往来关系,是中国对德文化交流的重点院校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苏丹、马来西亚、香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0余所大学、研究所、医院和公司建立了校际合作项目关系。1979年以来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060人,短期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1590人 ,授予140余名外国专家和学者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名誉顾问等称号,邀请和接待短期外国访问学者3000余人 ,培养长、短期外国留学生600多名。
    学院注重“两个文明”  协调发展,学院及附属协和、同济医院分别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最佳省级文明单位”;  协和医院进入全国爱婴医院行列;同济医院成为全国十家文明示范医院之一,并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的历史可溯源至上个世纪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创办上海德文医学堂时,即有由德国江哥斯博士讲授公共卫生学课程,后于1913年设卫生学馆,其后虽迭经历史变迁,卫生学馆仍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下来并发展着。1951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随医学院由上海内迁至武汉。1953年,正式招收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暨建立卫生系,从此,揭开了同济公共卫生教育的新篇章。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年5月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城市建设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五十年漫漫征途,风雨历程,上下求索,历经沧桑,一次一个历史性的跨跃、一程一座丰碑。1981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学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国家重点学科点环境卫生学和校级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顺利通过“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审;1998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学科调整后的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点再次跻身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2年,被批准为首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教育试点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现设有6个系、1个研究所、1个实验教学中心: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环境医学研究所,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各1个,有3个国家级资质评价检测中心: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农药毒理评价研究中心、环境影响评价中心,2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伤害控制研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教师87人,有教授26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54人,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有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有20多位教授在全国性学术机构和省级学会任主任或副主任委员职务。
    公共卫生学院有很强的综合办学实力。设有:预防医学专业及环境医学、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统计4个专业方向,2003年获准试办医疗保险、卫生检验检疫、社区心理卫生3个后期分化专业,已形成集全日制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和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多年来,学院始终以时代重托为已任,高擎教育改革的大旗,全面抓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公共卫生学院瞄准预防医学国际最先进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80年代以来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20余项次,其中部省级科技进步奖76项,发明奖10项,专利奖5项。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67篇在国外期刊发表,被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目前,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包括“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5项。
    公共卫生学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典、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10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被聘为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百余人次。
披着新世纪霞光的公共卫生学院,将发扬“团结、求实、严谨、进取”的优良校风,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为建设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学院创造新的辉煌。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PH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