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讲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2)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免费考研网 
文件作者 免费考研网 
更新时间 2005-9-10 0:43:25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全面调查
 
一、定义:是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列外逐个进行调查。
二、普查的两种方式:
     1、报表形式
     2、组织专门普查机构
三、特点与局限性
    1、  特点:
 (1)由于普查资料的收集都是利用统一的统计报表或调查表格,每一调查对象都按统一要求填写,因此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标准化程度均较高,可以统计汇总和分类比较。
 (2)普查的结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可以精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这是由于普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地、无一遗漏地调查,因此通过汇总和归纳就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3)普查不可能对每一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因此普查的调查项目较少,资料缺乏深度。
  (4)普查所需要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很多。以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例,这次普查从准备到正式结束共历时约6年,动员了500万人作为调查员,花费资金4亿元。
 
2、局限性:
(1)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复杂。
(2)调查内容有限。
(3)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
 
四、快速普查
第二节 典型调查
一、定义: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目的是通过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全局。
二、特点:
   (1)少数典型可以代表事物和现象。
   (2)方法灵活多样,资料深入细致。
   (3)节省人力、时间、经费。
三、局限性:
   (1)典型的选择易受主观意志影响。
   (2)很难用科学手段准确测定典型与一般。
   (3)是定性调查。
第三节 个案调查
一、定义:
(1)是以某个人、某单位、某一事件为对象,进行深入调查的方法。
(2)主要作用是要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与典型调查不同。
二、类型:
    (1)各类人员个案: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人或按一定标志分类的人群所做的个案研究。
    (2)各类生活单位或社会团体个案:对社会生活中按不同标志区分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共同体所做的调查。
(3)各类社会问题个案: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障碍或产生较大影响的现象、事件的调查研究。
三、程序:
      (1)搜集各种资料,即取得社会凭证。
      (2)进行分析研究,做出社会诊断。
(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
四、局限性:
     (1)材料范围窄,结论带有条件性。
     (2)观察和分析过程不易精确,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3)结论只能是定性的。
第四节  专家调查(特尔斐法)
一、定义:通过邀请专家,向专家咨询的调查。即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的专家意见更可靠。
二、专家的选择
      1、从学术论文中选专家。
      2、专家推荐专家
      3、组织推荐
 
   三、一般程序
第五节   跟踪调查
一、定义:对调查对象向前运动的状态、过程做持续地调查,以便在变化过程中把握被调查者的变化发展。
二、类型:
      1、与事物发展进程的紧密程度分为:
            同步跟踪、间歇跟踪。
      2、按内容分为:
            全部跟踪、部分跟踪。
      3、从时间角度分为:
长期跟踪、短期跟踪。
三、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性要明确,每项调查有周密计划。
    2、指标体系要经过严密设计。
    3、要选择发展过程比较稳定的对象。
1、  可设计固定的登记表、统计卡。
第六节  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产生
二、特点:
      1、 抽样的随机性。
2、 样本推断总体准确性高。
年  份
总 统 竞 选
盖洛普预测(%)
实际竞选结果(%)
1936年
罗斯福:    兰敦
55.7:44.3
60.8:36.5
1940年
罗斯福:    威尔基
52:48.
54.7:44.8
1944年
罗斯福:    杜威
51.5:48.5
53.4:45.9
1948年
杜鲁门:    杜威
44.5:49.5
49.5:45.1
1952年
艾森豪威尔:史蒂文森
51:49
55.1:44.4
1956年
艾森豪威尔:史蒂文森
59.5:40.5
57.4:42.0
1960年
肯尼迪:    尼克松
51:49
49.7:49.6
1964年
约翰逊:    戈德华特
64:36
61.1:38.5
1968年
尼克松:    汉弗莱
43:42:15
43.4:42.7:13.5
1972年
尼克松:    麦戈文
62:38
60.7:37.5
1976年
卡特:      福特
48:49
51.1:48.0
 
      3、 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4、节省人力、经费、时间。
三、抽样调查的原理
 
1、      基本概念
l         定义: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l         个体:是收集信息的单位,它提供分析的基础。
l         总体:是在理论上明确定义的个体的集合体。即研究的所有对象。
l         样本、大样本、小样本
l         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
2、      样本大小的确定
l         考虑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
l         考虑调查要求达到的精确和可信程度
l         考虑调查所容许的时间
l         考虑调查的项目和任务的要求情况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3、      抽样误差: 是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数值之间的差别。
不重复抽样误差:
重复抽样误差:
四、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1、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单位的总体中抽出n个单位组成样本。
       建立抽样框
  2、分类抽样:把总体按某一标志分成若干类,然后按比例在各类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抽样比例
3、等距抽样:按某一顺序排列总体单位,按固定间隔抽取样本的一种方法。
      样本间隔:K=N/n
  4、整群抽样: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群,然后随机抽取一些群,并对抽中的群进行全面调查。
  5、  多阶段抽样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P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