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PA教育的发展与期望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免费考研网 
文件作者 免费考研网 
更新时间 2005-9-10 0:50:53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选择更多免费考研资料:
阅读正文内容

一、 MPA是经过扎实准备才出台的

      研究生专业目录修改时增设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掀开了中国专业学位历史上新的一页。在国务院学位办的直接领导下,从1998年底开始启动MPA专业学位的论证和设置工作,经过4次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和认真吸纳公共管理实际部门的意见、建议,在1999年5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24所MPA试点院校。2001年2月一委两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组建成立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1年 10月首次组织全国联考,正式拉开了 MPA的创业史。因此,MPA的登台与兴起不是偶然的和突然的,而是经历了认真扎实准备的顺乎规律的发展进程。

二、MPA登台产生的轰动效应

      MPA一面世就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快掀起了MPA热。公共管理人员奔走相告,积极报考;新闻界全方位报道;人事部门称MPA开辟了公务员培训D的新途径、新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给予大力支持。 MPA的出台充分调动了高等院校办学的积极性。有的高校领导说,办MPA胜过几个博士点,因为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MPA试办院校精心准备课程,建设案例教学的多媒体教室、讨论室,经济上高投入,精心打造MPA品牌;不少学校趁此机会进行学科与机构整合,相继成立了7个公共管理学院,有力地推动新产生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 MPA适逢中国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行管队伍的需求,因此很快得到政府尤其是人事部门的热情支持与参与。大家知道,世界上MPA教育已有近80年历史,世界上公共事业发达的国家都有MPA。中国开展MPA教育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公务员教育走向世界,为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有公务员540万人,其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占56.7%,年龄35岁以下的占40%,是一支年轻而朝气蓬勃的队伍。MPA的生源十分可观,MPA教育大有可为,它受到普遍欢迎是理所当然的。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及时推出MPA,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分重要,意义深远。

三、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
      2001年2月,国家一委两部组建成立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尹蔚民同志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6个职能小组分工协作开展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在人财物方面大力支持秘书处的工作。秘书处设立网站、出会刊。开展联络咨询等,工作很快正常化。

      根据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措施。2001年8月,我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了2001年MPA教育研讨会暨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国务院学位办李军副主任、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刘嘉林司长等到会指导。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认真学习和吸收其他专业学位的先进经验,以对历史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对学员负责的态度办好MPA。MPA专业学位建设的根本要求在于区别于学术型学位、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干部培养模式,把MPA打造成一个崭新的专业学位,突出自己的特色。为此纪宝成校长概括总结了大家对MPA教育“三个特”。“六个教”的共识。“三个特”即特定对象、特定目标、特定要求。MPA的特定对象是政府机关公务员,是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工作的骨干力量,这和没有工作过的大学生毕业生是不一样的。特定目标是培养从事公共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并不是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其目标是一种岗位--公共管理岗位。特定要求就是岗位要求的能力。我们经过调查研究,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政治素质;第二,理论水平;第三,实践能力。这三者应该完美地结合起来。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乐夫也提出“两宽(专业素质宽、理论知识宽)”、“五实(应用型、4年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教师、实践型教学、实用型成果)”的教育原则。

      “六个教”即抓好MPA的六个环节。一是教师。这应该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现在还没有形成教师与政府部门干部交流非常频繁的局面,今后教师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调查研究,可以到政府挂职,也可以在学校挂职。同时,邀请政府部门的干部到学校兼职当老师,可以讲一门课,更多的是讲座。从长远来看,应该开展挂职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二是教材。当前最大的问题是要防止把原来的经济学、行政学、公共政策、国民经济学等照搬过来,这会有很大的问题。应该从培养目标出发,重新编写。但大部分教材应该在课堂应用的基础上再出版。案例很重要,引进西方案例的同时,总结自己的案例,例如《资治通鉴》就是经典的实证分析与教学案例。三是教学方案。要体现全面的规格要求、质量要求,包含教学环节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不能用传统的学位论文要求 MPA论文。教学方案的设计对教学质量相当重要。四是教学组织。从目前看学生都是在职学习,为保证质量不允许异地办学,所以教学的组织形式值得研究。如全省、跨省范围怎么组织等等。五是教学条件。教室、案例讨论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都很重要,MPA的教学要占用一定的教学资源。六是教学管理。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倡导严谨学风。对教师、学生都要严格要求。同时,还要有适应在职学习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围绕上述环节,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组织编写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讨论,引进和编写教材、组织师资培训。师资培训现已举办两届,一是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另一是公共政策师资培训与研讨。还举办了一系列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如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的国际研讨会。制定了会议制度:每年暑期以24所院校参加为主的MPA教育研讨会,每年二、三月间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我们还协助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做好招生考试的命题。阅卷等工作。 2001年首次 MPA招生考试:计划招生 2850人,报考 11 836人,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考生报考。我们编写了考试大纲和教材,考生认真复习,各招生院校都举办了辅导班。10月13日考试当天,本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尹蔚民、纪宝成、刘嘉林等同志都亲自去中国人民大学考场巡视,了解情况。

四、面临的问题

1.学位与学历

      MPA只发学位证书,而现在组织部门的任职履历表只要求填学历,只承认学历,给予与需求脱节。本次招考中,因此项政策就流失了一二百名考生。目前国际惯例是承认学位,而不是学历,市场经济也是重学位,我们应与国际接轨。要看到,MPA与MBA不同。MBA主要是市场承认的问题,可以不问学历。而MPA尤其是公务员,学位或学历涉及到任职资格,关系到使用和晋升,是个职务准入和利益问题,应认真对待,有个明确的说法。

2.招生对象及考试科目

      MPA招生对象是政府公务员和非政府的公共管理人员,比例8:2。现在比例“8”的涵盖面太大、人太多。说是公务员,实际上是按公务员条例管理的大范畴,一切由人事部审核推荐的均含在内,包括现役军人、事业单位人员、非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员。高校教师等。比例“2”所指实际上只是企业人员。太多人挤到“8”的范围,加剧了竞争的程度,加上 2001年录取与报名比例约为1:4,更增加了公务员入学的难度。为此不少人建议:把“8”的范围只限于政府公务员,向其倾斜,突出培养重点,起码试点阶段应如此。
      考试科目问题的焦点在数学。数学考不考,占多大比例,一直争论不休。本次考试,好些人因数学而放弃。人事部门认为这样考不利于录取要培养的公务员,因为政府公务员中学文科的较多,很多部门也实际上多年不用数学。所以,考试科目的设置、选拔方式都需结合本次考试的经验再加以研究、论证。
总之,MPA开场是健康、良好的。我们相信,在国务院学位办的领导下,在其他专业学位不断给我们提供宝贵经验的情况下,MPA教育将很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为对世纪中国的发展。

转载来源:中国公共管理 作者:王乐夫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P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