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中)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美国《商业周刊》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1 20:33:13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美国《商业周刊》2006年1月文章: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作者:Louis Lavelle, Susann Rutledge/路易斯?拉韦尔和苏珊?拉特利奇)

商业周刊: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上)

商业周刊: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中)

商业周刊: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下)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不仅如此,许多MBA学生一度还为深造背上了高达2.5万美元的沉重债务负担,而此时中国商学院MBA新毕业生能拿到的薪水则在不断缩水。而且,不论MBA毕业生自己如何定义成功,他们事业的成功实际上更多地依赖于辛勤的工作而不是学位的含金量,因此成功与否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开始工作,只有努力干出的业绩才会让你与众不同一鸣惊人,”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MBA项目2005届毕业生英格丽德?王(Ingrid Wong)说。

  当然,中国的新生代管理阶层并不缺乏前进的动力。清华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堪称推动中国管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源动力。在清华大学钱晓军(音)教授的管理交流学课程上,初出茅庐的MBA学生们相互争论最激烈的焦点问题只有一个——找工作。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职于麦肯锡(上海)咨询公司的一位研究分析师透露了这家神秘而著名的顾问公司的一些面试技巧,随后就被自己同学连珠炮般的提问淹没了。随后的小组讨论就陷入了三名MBA学生的主导中:一位是曾经被美林公司拒绝录用的中国台湾学生、一位是就职于高盛公司的纽约大学交换留学生,还有一位身着衬衫、领带而且还在为毫无着落的工作问题疲于奔命的中国学生组成。“如果你希望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一生的命运,”钱晓军对他们说,“你必须非常发奋地工作。”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特别是那些拥有西方合作伙伴的商学院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助本校毕业生一臂之力。在北京大学和美国纽约市福坦莫大学(Fordham)合办的北京国际MBA项目中,西方合作办学者提供了师资力量、参与设计了课程安排,甚至连教材也沿用了和美国校园几乎一模一样的版本。在学习期间,许多课程都由外聘来的教授用英语讲授。最后学习结束时,校方往往会颁发美国高校的学位。MBAHOME

  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MBA项目还会汲取其他一些西方教育方法。例如,为了培育集体凝聚力,北大国际MBA的学生以班级旅行揭开了自己的MBA学习经历的序幕(2004年的EMBA班选择去戈壁沙漠远足),随后大家共同完成所有学业,他们会依次参加同样课程的学习。有时候中国商学院的校园环境甚至也和美国商学院如出一辙。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配备了现代技术设备的古老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林之中。而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充满时代气息的校园建筑已于今年完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贝聿铭设计的一座纯白色建筑。和这位拿过无数设计大奖的国际建筑大师一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诞生于中国,却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西方教育模式和中国特色相结合

  令人欣慰的一点是,中国的商学院准确地把握了模仿美国教育模式与切合中国大陆就业实际这二者间的尺度问题。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马里兰大学罗伯特?史密斯商学院共同开办的EMBA项目中,除了外聘来的外方教授,学校还专门安排了两位中方教授加入了教师团队,在课程上则设置了中国关于中国法律和公共政策的部分内容,同时还在课堂上使用了中国本土的案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复旦大学与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共同开办的EMBA项目中,每堂课都由来自复旦和奥林两所学校的教授合作教授。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还把中方的教师派往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进修至少5个月时间,专门研究西方的教学方法并学习案例写作技巧。中国本土的一些商界领袖也会每周光临清华大学的国际MBA班好几次,为学生授业解惑。

  但是,所有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并未扭转许多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学校尚不能提供真正符合中国商业实际的教育培训。在本刊进行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学生自身的领导技巧方面,他们的学校工作效果平平无奇。而且近1/3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在分析中国本地商业问题上的表现仅仅为“良”或“中等”,这也是6个评分项目中得分最低的项目之一。“这里的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和西方迥异”今年夏天毕业于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办的MBA项目的学生周世丰(音)坦言,“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最优秀的商界精英是如何经营和管理企业的。”

  在不久以前的过去,中国的管理教育课程中没有不安排有关马列管理思想课程的,而米尔顿?弗里德曼和马克思?韦伯的理论却难觅踪迹。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大学的教学目的受制于政治事务,但绝大多数商学院在课程安排中都仍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保留了社会主义经济学。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就要求MBA学生学习邓小平的经济和管理学思想,但是学生也同样可以从有效市场学说和偶尔就美国式资本主义的残酷性(如大规模裁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中受益匪浅。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副主任迈克尔?弗斯特(Michael Furst)说:“我们没有鼓吹中央计划经济,在这里课堂上我们讨论的是资本主义。教学风格也因各个教授而异。”

  对中国学生而言,这样的西式教育风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不影响和打断自身事业发展的前提下获得西方国家知名高校的MBA学位,加上这些学位在中国就业市场上的价值,这一切都让那些新一代管理者蠢蠢欲动。这些人无意于在国营企业的沉闷氛围中“埋没自我”,而更热衷于在跨国公司以及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中“一展拳脚”。

  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用所学的西方管理技巧和领导艺术在中国国营企业难以放开手脚,因为在国营企业中,职位的升迁通常论资排辈,而且高层领导有时不愿面对改革带来的风险。在跨国公司发展虽然面临比在国营企业更大的挑战,但潜在的回报同样可观。实际上,许多人认为,对于接受过西方管理技术学习和领导艺术的MBA毕业生而言,迎接他们的是高薪以及诸多可供选择的工作职位,而这些待遇是那些从纯粹的中国商学院中毕业的MBA学生所难以企及的。

  在本刊的调查中,有1/4的受调查学生预计毕业后自己的工资至少将翻一番。受调查学生预计自己薪资涨幅的平均数值达到了78%。例如,拉特格斯国际EMBA (Rutgers International EMBA)项目毕业生的薪水有望比以前增长两万美元,而清华国际MBA项目的毕业生通常都能拿到1.6万美元。据说中国MBA毕业生的工资有的已经达到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2.5万美元),如果是在美国,这就相当于在哈佛大学进修两年,随后成为像唐纳德?特朗普一样的成功人士。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