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需求下降 管理企业不二法则开始失效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经济参考报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1 20:34:12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人们对管理学界知名学者的尊称是“管理大师”,并因其所创造或倡导的学说或方法而被称为“XX之父”,如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被称为“现代管理之父”、迈克尔·波特(Machael Porter)被称为“竞争战略之父”等等。并且,这些管理大师们通常不只是在商学院授课,而是同时是畅销书作家、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在许多知名跨国集团中担任顾问,游走世界开培训讲座等等,且总能赚得盆满钵溢。然而,他们很少像知名经济学教授们那样,被称作经济学家,甚至也不大被称为管理学家。当然,我们也常把那些诸如得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敬称为经济学大师,但管理学教授似无此殊荣,请注意,他们是“管理大师”,而不是“管理学大师”。

管理学的初衷:如何有效地去完成

    研究文献在追溯管理学鼻祖的时候,总是搬出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他发表于1776年的著名经济学巨著《国富论》。的确,在这部系统论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涉及了许多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比如其开篇即探讨分工理论,其中后人耳熟能详的扣针故事,奠定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理论基础,对20世纪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影响深远。不过,作为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的亚当·斯密或许不会预见到,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就是后来才被称为管理学的一门学科,虽然在整个20世纪大行其道,但与经济学的关系却渐行渐远。亚当·斯密们一直力图用经济学解释世界“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而管理学关注的则只是“如何有效地去完成”。

    最早建立管理理念并付诸管理实践的是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Taylor),他生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时期,毕生致力于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探索,并以其20余年的企业实际工作为验证其理论的实验平台,在1912年出版了管理学的开山之作——《科学管理原理》,他的理论和实践被后人称为“泰罗制”,他本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也是管理学界第一个被称为“之父”的人。

群星灿烂的70年代: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

    历史进入到20世纪以制造业为标志的人类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膨胀时期,大规模企业,大批量生产,大量需求的工业产品、标准化、机械化,流水线……为管理理论的实验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弗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 Gilbreth)的动作研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理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通过总结管理五大职能凝炼出的一般管理理论,乔治·梅奥(George Myao)以著名的霍桑实验进行的人际关系研究开创的行为科学,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激励理论,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决策理论,以及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的X理论、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等等,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和他们所创立或代表的学说,伴随着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统治地位的建立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巅峰时期。彼得.德鲁克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版了奠定他后来成为管理学教父地位的《管理:任务、理论和实践》一书,但在管理理论和实践鼎盛时期、群星灿烂的70年代,他还是悄无声息的小辈,尽管他在1954年就因提出了管理学的概念而声名鹤起。

    需要提醒的是,直到此时,与经济学截然不同的是,所有管理学的理论都是从企业实践中直接获取的,具有操作性,并可以直接拿来运用,所以我们经常可听到一个简单的表述:“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创造、研究这些管理理论的大师们,也大多来自企业家本身或企业内的专业人士。

    管理学实际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学科,通过案例研究找出培训企业需要的人才和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的方法。因此,管理学说之间缺乏学科体系通常具有的连续性、没有分支流派一说,只是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与组织的需要不断更新,甚至出于同一个作者之手不同时期的两篇论著,可能也毫无干系。因缺少作为学科的严谨性,管理学从诞生起就被质疑是否是一门学科,并始终被排斥在经济学门外。然而,这丝毫不影响管理学在大机器时代的繁荣,缘于实践、高于实践,而后指导企业实践。它们对那个时代的企业成长乃至世界经济有着卓越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MBA取代福特汽车成为大批量需求的“产品”

    进入80年代以后,一方面,世界经济从二战以后的短缺进入到过剩,顾客需求从标准化进入到个性化;同时第三产业崛起,在发达国家替代了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推动力,早先管理大师们百试不爽的管理方法开始落伍,甚至不再适用。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对管理专业人士的需求暴涨,MBA取代了福特的黑色汽车成为大批量需求的“产品”。大量商学院应运而生,而知名商学院的文凭更是洛阳纸贵,成为白领人士求职的黄金卡以及猎头公司定价的主要砝码之一。

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风靡世界

    所以,20世纪的最后20年,管理学进入了缩遁、分化时期。一方面,彼得·德鲁克们继续演绎着管理学的繁荣,畅销书、新观念层出不断,以哈佛商学院和迈克尔·波特为代表,商学院成为管理学说的集散地,通过教科书、讲座、案例教学广为传播,如彼得·圣吉(Peter Senge)的学习型组织在90年代风靡世界,特别是处在经济增长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商学院仍在,并且更加变本加厉地成为在全世界最赚钱的营生之一;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由制造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历史,金融、贸易、IT产业、跨国集团大举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繁杂多变、变数横生的景象。特别是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大旗下,游戏规则国际化、法制化,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和对外关系上升为关乎企业生存的首要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取代了企业内部管理。那种先画一张企业组织机构图,然后宣讲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决策、组织、管理、激励的管理学不再是权威课程和企业界关心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微软、戴尔、乃至google们崛起之后,连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这样的传统管理理论都无法沿袭旧路,管理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指导作用日渐式微,但管理大师们却声誉日隆,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他们加速地在全球写新畅销书开新培训班收更多的咨询费,并把商学院演变成案例讨论的大课堂。

21世纪:管理企业的不二法则开始失效

    应当承认,管理学属于20世纪,可能也仅止于20世纪。尽管现在谈论管理学的危机仍显得荒谬,研究生管理课程的需求增长仍旧非常迅速,尤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里,MBA仍旧是年轻人求职的黄金敲门砖,并且还有EMBA,给商学院送去更多的学费。但是,管理学在20世纪70、80年代的辉煌不再了,特别是2001年以来,在发达国家,MBA的需求已有所下降。拥有相关博士头衔,或者经营过自己公司的经历同样被视为良好的应聘资格;创业则更多的由专业人士自己进行,管理企业的统一的不二法则开始失效。所以我们已经有理由质疑:这究竟是管理学的持续繁荣,还是它终于流于浅薄?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