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失去光环还是回归本色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武汉晨报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0 14:15:01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从1991年中国首批9所高校开始MBA试点招生,到1993年武汉高校获准培养MBA,中国MBA的发展已走过了14年,本地院校的MBA也有了12年的发展史。

    今天,MBA这块十几年前被神化的“金字招牌”,究竟是失去光环还是回归本色?

  八成以上毕业生企业就职

    武汉大学对97级MBA学员的一个追踪分析表明,90%的学员跳了槽,其中20%选择自主创业,70%做职业经理人。

    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批MBA学员不到20人,主要去向为三个方面:一为大型企业任职,第一批毕业的戴松高现任职北汽福田发动机厂总经理;二为读博士、博士后,进高校任MBA教学老师;三为出国深造,后多归国,任职于外企中方高管。从总的情况看,八成以上毕业生仍在企业就职。

  MBA正由稀罕逐渐大众化

    “1991年,中国第一批MBA学员共计88人,而去年MBA学员却达到4万人。最初上马MBA的高校只有26所,现在有95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聂鑫认为,由于学员人数骤增,MBA正在由最初的稀罕品逐渐大众化,也没往年值钱了。对此,聂鑫认为有三大原因:一是开办MBA高校数量迅速膨胀,扩展速度较快;二是少数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降低MBA入学的门槛;三是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为MBA文凭而学。

    1997年全国MBA联考后首届武大MBA陈浪,现已成为中国培训界小有名气的企业教练,对此有自己的感触。

    陈浪认为,早期MBA的报考者学习更有主动性,MBA教育背景和个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得较好,不讲求毕业后一定高薪,更强调员工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后来的MBA多为MBA热潮中的跟风者,求职时要价很高,但工作中并未表现出相应的能力,使得MBA的企业认同度下降。

  现在的MBA任职可能走低

    武汉理工大管理学院负责MBA的副院长程国平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MBA的含金量会呈两极分化趋势:部分有实践经验的学员走向更高层,收入越来越多;部分实践经验相对较少的学员,可能收入会较低。

    程国平还指出,与过去的MBA学员相比,现在的MBA任职机会可能走低,原来学员更多本身就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而现在更多是中层管理人员。

    武大97级MBA熊文认为,读了MBA之后实现了两个跨越:从一个非管理者到一个管理者,从一个打工者到一个创业者。他指出,现在企业对MBA的认同也在逐步趋于理性,重视个人综合素质。

  MBA培养格局将面临洗牌

    MBA招生存在激烈竞争,处于后位的高校已出现生源危机。MBA教育格局也面临洗牌,专家认为发展特色、形成品牌才是发展趋势。

    据了解,武大将依托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MBA;华中科大以计算机管理见长;武汉理工大则突出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与传统优势学科——财经类紧密相连,专门成立了MBA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廖建桥认为,“不需政府指令,MBA这个市场经济的产物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优胜劣汰,未来几年,中国MBA培养格局将面临洗牌。” 记者刘莉杨梅程亚实习生尚四通讯员周苏展万霞楚静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