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探索高质量的经济模式(1)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新华网参编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0 14:07:53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新华网专稿:西方学者和媒体总是带着喜忧掺半的心情看待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为西方企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巨大空间,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必然会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中国的发展仍将是西方媒体探讨的重点话题。法国《论坛报》从8月29日至9月2日围绕这一主题,刊发了多篇文章:

  变化中的中国:是否应害怕中国企业?

  TCL集团、联想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海尔集团、中海油、中石油等等,这些企业名称促进了一种中国综合征的形成。它们的过错是:最近几个月收购或试图收购诸如汤姆逊、IBM、陆虎、美泰、优尼科等世界名牌公司。无须多言就能使一种新的担忧蔓延:中国不满足于以廉价产品充斥西方市场,它是否将开始收购我们最脆弱和最诱人的企业。

  中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它最初是以宏观经济为中心,旨在使趋于破产的中国经济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20年后,中国加快了微观经济改革。采取的重大措施包括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对金融部门实行改革。这些选择旨在逐步为日后的国外竞争组建中国集团。从1998年至2003年底,中国国有企业数量由23.8万家减少到15万家。

  一方面,企业职工人数的减少使劳动密集型部门产生了巨大的生产效益,在这些部门中,中国企业的主要优势与劳动力成本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基础设施的共享和银行提供的资金使中国企业加快了追赶技术工艺差距的速度。这是使中国企业能与那些要在中国立足的外国企业进行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

  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中国企业研发部门的实力提升:它使企业能以1500元至2000 元人民币的月薪雇用大量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电信等高科技领域,华为公司和中兴公司已建立了很高的研发标准:华为公司2.4万名员工中有1.15万人从事研发;中兴公司2.1万名员工中有1.01万人从事研发。近两三年来,中国企业已到达一个战略十字路口:它们不得不转向国际市场,以寻求继续发展,并限制外国竞争者打入中国市场所造成的损害,而过去中国市场则受到高达50%至100%的关税保护。中国企业以两种途径进入国际市场。在企业间贸易(B2B)领域以及低档零售贸易(B2C)领域中,中国人提出的价格使他们获得了很多市场(如华为和中兴在电信领域、海尔在冰箱领域、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特别是中国人在纺织品、原材料、冶金等领域也占有了市场。

  然而,要吸引高品位的消费者,光靠价格不够,还必须靠工艺技术。这正是国际收购的意义所在。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塞巴斯蒂安。比利乌说:“有些中国公司选择收购一种国际知名品牌,以向国外发展。它们以此获得一种本可能难以建立的知名度,并获得销售和管理上的宝贵才能。”虽然这类收购行动是由中国公司自己发起和决定的,但是它们则得到国家的很大鼓励。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