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学院教育定位不准 MBA不是印钞机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0 14:16:59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如果仅把《管理者而非MBA》当作管理教育的问题来探讨,那真是小瞧了亨利·明茨伯格“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之一”的荣誉。读罢此书,很多从求学到工作过程中萦绕心底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其实,这更是一本关于求学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好书。

    我不敢评论现有的商业教育,只能从一个商业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说点看法。一提到带有印钞机色彩的MBA项目我就有些排斥情绪,尽管清华、北大的MBA项目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这真的有效吗?一边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又踩着精英的身体摘到果实的“土著”,一边是开着车,打着手机谈生意的大叔大婶或是大哥大姐。两方要抢座上自习,要抢好老师,要抢好工作,要抢本已狭窄的生活空间…… 可真正理性的思考一下,这种矛盾其实不是这两群人自然产生的,其实这些正是我们的管理教育的缺失之处:配套设施还未跟上,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就业容量不足够大,或者是定位根本不准确。不光是MBA项目的定位,普通硕士的定位也都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的咨询投行业远没有西方发达,甚至经济秩序的根基—企业们还大多弱小并且在挣扎。我们没有那么多可以大量消耗西方的商学院教育出来的MBA们的“坑”。中国社会正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粗犷走向细分,我们需要的是能适应专业化分工的实用型硕士和有良好的管理类知识结构及管理经验的管理者。

    如此说来,明茨伯格对商科教育的看法恰好符合了中国国情,我们可以将经管类硕士和MBA打散,分成或按职能或按行业划分的MB/X(Finance, Accounting / Consulting, Fashion, etc)和真正的MBA(Administration)。前者安心从打工干起,后者让人心服口服得做Leader。即使体制一时半会很难改变,那至少我们每个参与者也要对照自身情况对号入住,避免学成之后一无是处。

    在《管理者而非MBA》的后半部份,明茨伯格给出了很多细致的进行优质的管理教育的“实战”建议。这也是本书让人心动的积极体现。尽管近些年来,我们的管理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恕我直言,由于不少进行管理教育的教师们自身都没进行过很好的管理教育,更别说商业实践了,使得我们现在最多算是个东施效颦,更何况明茨伯格眼里,西方的管理教育还远不能算是西施。当然,弯路不可避免,但愿我们的商业教育能越来越真正的与国际接轨,尽早脱离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阶段。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