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强看中国经济陷阱"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0 14:07:39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日前,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公布。与世界500强相比,中国企业500强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大多数企业所处的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其二,这些垄断行业集中在工业生产的上游领域,比如石油、电力、钢铁等。

  凭借6342亿元营业额占据榜首的中石化,就是对这两个特征的典型诠释。但是,这个看似完美的诠释却更像是一个危机的警醒:中国需要在工业化社会走向后工业化,或者说信息化的路径选择上谨防惯性依赖。兼具工业上游企业和垄断型企业双重特征的经济体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如果把这称为一种产业模式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的弊病将会日益明显: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将可能因此而加剧;信息社会的进程可能因此而滞后。上游领域的垄断企业成为500强的主力,其负面效应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逐渐展现出来。

  首先,上游工业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多元化体系尚未确立。紧随中国石化之后的是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同样位居工业生产的上游。如果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我们能够断言这一现象绝非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因为这意味着投资拉动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消费和外贸净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单从最终带动GDP效果而言,“三驾马车”差别并不大。但是,如果从社会总体效益来看,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的差异有天壤之别。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最大弊病,就是不但无法逃脱经济周期波动的干扰,而且会放大经济波动对发展造成的冲击。比如,1998年国际油价空前低迷,石化行业整体陷入低谷,包括煤炭、电力等国内几乎所有上游产业内的行业都没有能力力挽狂澜。由此,整个中国经济也深陷通货紧缩的泥淖之中。

  其次,垄断型行业占据企业500强半数以上江山,表明需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企业职能定位的边界。不久前,广东的一场“油荒”说明,垄断产业的存在具备引发严重的外部社会负效应的可能性。垄断的弊病不仅仅在于其对既有市场合理利益分配的侵蚀,更为严重的还在于,由于垄断的存在而引发既得利益者自我改进的动力缺失,而竞争者的禁入,导致整个社会工业体系转型的滞后。

  未来的世界将会从工业社会迈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这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考察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路径,我们可以发现,工业社会的充分合理竞争是一个重要前提。显然,我们不能够片面认为信息社会进程得以实现是基于微软、沃尔玛等企业的个体力量,而是在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备,在于市场竞争制度的齐全。试想,如果没有代表工业经济时代的旧有工业企业的充分竞争需求,怎么会有微软、SAP等信息高科技企业的脱颖而出?如果没有旧有工业企业生产的充分竞争,怎么会有沃尔玛的天天低价策略的成功?

  对于后起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的模仿是简单而迅速见效的,因而简单的技术依赖是一种自然的取向。但是如果因为技术依赖而忽视制度模仿,最终经济增长还是会遭遇瓶颈制约的。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