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内地培养优秀的商业人才(1)



文件信息
文件来源  东方早报 
文件作者  
更新时间 2006-2-20 14:07:41 
添加编辑  

辅助信息
打印功能 打印本文
背景颜色 杏黄 秋褐 胭红 芥绿 天蓝 雪青 炭灰 奶白
字体大小 特大号字 大号字 中号字 小号字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仅提供预览形式,不提供纸张形式,若涉及到版权的文章,请购买正版,毕竟在电脑上看也不舒服啊,呵呵,这是viewsnake个人网站,纯粹交流学习资料的地方。无商业行为。
阅读正文内容
    12年也是一次轮回,1986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陶志刚没有想到从1998年开始,他和自己的母校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了不解的缘分。从2000年起,他负责香港大学(以下简称港大)和复旦大学合办的MBA项目的管理工作。

  1986年大学毕业后的陶志刚被公派到美国留学。1992年他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导师之一是大名鼎鼎的现任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奥利佛·哈特,作为商学院的教授,陶志刚的研究领域:组织、管理与战略的经济学。作为港大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的副院长,他认为商业教育同样要注重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并行。

  蓝衬衫打扮的陶志刚浑身散发着一种儒雅。他很认真地听着记者的提问,回答简捷明了,但说到港大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时,无论对于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陶志刚总是充满着激情。

  中国本土化策略的推进

  早在9年前,港大就意识到了内地经济将会崛起,而上海无疑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8年,由港大和复旦大学合作的“港大-复旦IMBA项目”正式招收学生。2001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授予境外学位的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中,该项目取得了全优的成绩。

  “要真正了解当地的市场,就必须寻找一个当地的强势合作伙伴来帮助我们。”陶志刚道出了港大的心声。

  实际上,这个MBA项目的合作,不仅使港大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在内地拥有更高的知名度,就连一些报考港大的内地高中生也是因为亲戚朋友从这个项目对港大有了更多的了解。

  除了日常的MBA项目外,港大还加强了与复旦在研究、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习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在研究领域,2004年,由陶志刚参与的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研究”报告在学术界备受关注。作为“港大-复旦IMBA项目”的项目主任,陶志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满意,他用“勤奋、有见解、视野开阔”来形容这些MBA学生。

  作为为数不多拥有亚洲案例中心的商学院,港大把内地企业的案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正在开展。联想、海尔等知名企业的案例已经成为学院的教材,这些案例同时也通过哈佛商学院在全球进行发售。

  谈到这些,陶志刚的脸上抑制不住对内地企业关注的兴奋,他撰写的青岛啤酒案例也将充实亚洲案例中心的内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内地的知名企业将是我们亚洲案例中心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关阅读内容

<<<返回上一页 <<<返回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其他课程>MBA硕士>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