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学综合考研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7-09-17

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地质学综合

一、考试范围

普通高校基础地质学课程基本教学内容,涉及到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3门课程。原则上要求考生曾系统学习(或自学)过上述主要课程,但是考试内容则根据我校地质类学科特点有所偏重。试题总分150分,其中:普通地质学(30分),构造地质学(60分),沉积岩石学(60分)。各科考试大纲包括以下详细内容:

1. 普通地质学

(1)地质作用概论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

内力地质作用:地震、岩浆作用、构造运动等

(2)海洋地质作用基本特征

了解和掌握海岸带的改造与建造的地质作用全过程,重点是海岸带的海蚀作用和海积作用的地质过程、及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海蚀作用的概念及海蚀地貌特征,基岩海岸与砂质海岸的海蚀作用特点

海岸沉积作用与海积地貌基本类型及特点

海岸带的演化特征,了解海岸带由改造向建造转化的地质作用全过程。重点是三角洲的变化,及在地质历史中造成海岸带演化的主要因素。

(3)流水(河流与洪水)地质作用基本特征

理解河流这一在陆地上、在固定的流槽里常年流动水体的地质作用全过程。特别是要认识到河流是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的、是塑造陆地表面的主要地质营力。重点是理解河流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过程、及改造与建造所形成的地貌类型和特点。

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特征,包括:河流的侵蚀方式(冲蚀作用、磨蚀作用、溶蚀作用)、常见的河流侵蚀现象及特点、河流的机械搬运方式及搬运能力、河流的机械沉积作用及主要的沉积地貌类型及特点等等。

(4)地震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主要理解和掌握地震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地震波在推断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及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物理状态等方面所作的贡献。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地壳结构的特点。

地震的基本概念:震源、震中、震级、烈度

地球的内部构造:莫霍面(M)、古登堡面(G)、岩石圈、软流圈(低速层)等,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点。

重力均衡原理:山区与平原地壳厚度的差异,大陆与大洋地壳结构的异同点等

(5)岩石圈板块构造

了解板块构造的发展过程;掌握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概念、要点及板块构造体系,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

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大陆裂谷、大洋中脊、转换断层、贝尼奥夫带、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海底磁异常条带、海底平顶山等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岩石圈板块构造:板块的三种边界类型,板块运动的三种端元方式,板块的运动模式–威尔逊旋回。

2. 构造地质学

以曾佐勋主编《构造地质学》为主要参考书,考试内容包括基本名词、概念解释,构造平面、剖面图件阅读、分析及描述,构造作用及构造变形综合论述等三方面,涵盖参考书的以下部分章节:

第二章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产状要素及其表述方法);水平岩层基本特征;倾斜岩层基本特征;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面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地面地质图,“V”型法则及其应用。

第三章 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地应力,应力场。

第四章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应变,线应变,剪应变,应力–应变关系,应变椭球体。

第五章 岩石力学性质

弹性,塑性,粘性,库伦-纳维叶断裂准则,格里菲斯断裂准则,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因素。

第八章 褶皱的几何分析

褶皱要素,褶皱在平面地质图(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形式,褶皱的位态和形态分类,褶皱的组合型式。

第九章 褶皱的成因分析

纵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横弯褶皱作用及其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剪切褶皱作用及所形成褶皱的基本特征,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褶皱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十章 节理

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张节理与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区分标志,节理的分期配套。

第十一章 断层概论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安德森模式),断层位移效应,在平面地质图(地形地质图)和剖面图上的表现形式,断层识别标志,断层活动性判断方法。

构造平面、剖面图件阅读、分析及描述部分与以下构造地质学实习作业有关:

实习一 读水平岩层地质图

实习二 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

实习三 读倾斜岩层地质图

实习四 根据岩层产状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图

实习六 读褶皱区地质图

实习八 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实习十二 分析逆冲断层地区地质图

实习十七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3. 沉积岩石学

以赵澄林主编《沉积岩石学(第三版)》(2001,石油工业出版社)或朱筱敏主编的《沉积岩石学(第四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为主要参考书,考试内容包括基本名词、概念解释,各类沉积岩石及沉积作用描述、分析等方面,涵盖参考书的以下部分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

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1)风化作用的概念;(2)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及母岩风化的阶段性;(3)风化壳。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流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化学沉积分异作用;(4)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第三章 碎屑岩成分

碎屑成分:(1)矿物碎屑;(2)岩屑;

填隙物成分:(1)杂基;(2)胶结物

第四章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

碎屑颗粒的结构:(1)碎屑颗粒的粒度;(2)填隙物的结构

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1)胶结类型;(2)支撑结构

粒度分析:(1)粒度参数和粒度资料图解;(2)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第五章 碎屑岩的构造

层理:(1)基本术语;(2)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3)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形成的关系

层面构造:(1)波痕;(2)泥裂;(3)底层面构造––底模

变形构造:(1)负载构造;(2)包卷层理;(3)滑塌构造

第六章 砾岩

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1)滨岸砾岩;(2)河成砾岩;(3)洪积砾岩;(4)滑塌角砾岩

第七章 砂岩及粉砂岩

砂岩的分类:(1)砂岩的分类现状;(2)建议的分类

石英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

长石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

岩屑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

杂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

第八章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压实和压溶作用:(1)压实作用;(2)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1)概述;(2)分述

交代作用:(1)碎屑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2)交代作用的标志

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1)孔隙的成因类型;(2)次生孔隙的类型及识别标志;(3)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

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主要标志

第九章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的成分:(1)岩屑;(2)晶屑;(3)玻屑

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征:(1)结构;(2)构造

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

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标志:(1)陆相与海相火山碎屑岩系的区别标志;(2)不同方式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系及其特点

第十章 碳酸盐岩概论

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1)颗粒;(2)泥;(3)胶结物;(4)晶粒;(5)生物格架

碳酸盐岩的构造:(1)叠层石;(2)鸟眼构造;(3)示顶底构造;(4)虫孔及虫迹构造;(5)缝合线构造

第十一章 石灰岩

石灰岩的结构分类;有代表性的石灰岩分类方案;石灰岩结构分类;石灰岩的主要类型;颗粒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生物礁石灰岩;晶粒石灰岩

第十二章 白云岩

白云岩岩类学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1)原生沉淀作用;(2)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4)混合白云化作用;(5)埋藏白云化作用

第十三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1)溶解作用;(2)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3)重结晶作用;(4)胶结作用;(5)交代作用;(6)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环境及特征

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1)成岩序列;(2)成岩阶段及其划分标志

第十四章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

沉积相的概念:(1)沉积相定义;(2)相序定律

沉积相综合分类

第十五章 山麓-洪积相

山麓-洪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类型:(1)基本特征;(2)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

冲积扇沉积模式:(1)干旱型冲积扇;(2)湿润型冲积扇

第十六章 河流相

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1)河流沉积过程;(2)河流类型及划分

河流沉积模式:(1)顺直河和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2)辫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3)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第十七章 湖泊相

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1)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2)碎屑沉积作用;(3)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

湖泊沉积模式:(1)半深湖和深湖沉积;(2)滨湖和浅湖沉积;(3)湖泊沉积序列

第十八章 三角洲相

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1)三角洲环境及其发育过程;(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三角洲沉积特征:(1)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3)扇三角洲沉积特征;(4)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第十九章 障壁岛、泻湖、潮坪相

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沉积环境;(2)沉积作用

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沉积模式:(1)障壁岛沉积特征;(2)潮道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特征;(3)泻湖沉积特征;(4)潮坪沉积特征;(5)河口湾沉积特征

第二十章 海相组沉积相

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1)海洋沉积环境;(2)海洋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

海相碎屑岩沉积模式:(1)滨岸沉积特征;(1)浅海陆棚沉积特征;(3)半深海及深海沉积特征

第二十一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1)形成条件;(2)基本类型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1)岩石学特征;(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

浊积岩的相模式:(1)海底扇相模式;(2)湖底扇相模式

第二十二章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碳酸盐沉积特征与沉积作用:(1)碳酸盐的沉积特征;(2) 碳酸盐沉积作用特点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1)陆表海沉积相模式;(2)混合型沉积相模式;(3)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

第二十三章 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的类型及特征:(1)潮坪;(2)生物礁、浅滩;(3)局限台地;(4)开阔台地;(5)台地边缘

台地沉积模式:(1)碳酸盐缓坡;(2)镶边台地;(3)孤立碳酸盐台地

第二十四章 礁和礁相

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2)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3)礁形成的控制因素

礁相和礁复合体沉积模式:(1)礁骨架相;(2)礁顶相;(3)礁坪相;(4)礁后砂相;(5)泻湖相;(6)礁斜坡相;(7)近侧塌积岩相;(8)远侧塌积岩相

第二十五章 海相深水碳酸盐沉积

正常沉积作用;事件沉积作用;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碳酸盐等深流沉积

第二十六章 湖泊碳酸盐沉积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条件与分布规律:(1)湖泊碳酸盐的沉积条件;(2)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规律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与沉积模式:(1)湖泊骨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2)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沉积类型;(3)泥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二、试题类型

1. 概念和名词解释。

2. 读图分析题。

3. 综合论述题。

三、试卷结构

1、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30分。

2、构造地质学,60分。

3. 沉积岩石学,60分。

四、参考书目

《普通地质学》(第三版),舒良树,地质出版社,2010

《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曾佐勋主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或《构造地质学》,漆家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相关话题/地质 结构 环境 过程 海岸